6
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推动宣讲工作迈向新高度的必然要求。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新闻舆论工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心向背和旗帜道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舆论工作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报纸跟着网站跑、网站跟着公号跑的现象频现,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信息倒灌”,对我们党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越是传播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越是传播载体不断创新,我们越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传播新时代主流声音。理论宣讲工作要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台、办新闻网站,加强媒体深度融合,拓展网络宣讲平台和载体,立足移动互联网,发挥“两微一端”作用,制作短小精悍、观点鲜明、人民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作品,实现网上网下共享、线上线下互动,即时、精准、灵活地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
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做好理论宣讲工作的源头活水。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和灵魂,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随着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和审美要求的提高,切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成为摆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理论宣讲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极探索“宣讲+文艺元素”,大胆创新表达方式,增强宣讲吸引力。组织专家学者和百姓宣讲员积极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引导文艺家不断增强作品的思想倾向和精神容量,用心用情用功抒写时代和人民,创作推出一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精品,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8
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推进理论宣讲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理论宣讲工作要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提升主动设置现象级话题的能力,打造爆款网络产品,加强个性化生产、即时性推送。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加强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和管控处置,健全应急指挥体系,提升技术治网水平,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
9
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理论宣讲工作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必须认真完成的艰巨任务。讲好故事,事半功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前所未有。目前国际舆论格局总体上仍然是西强我弱,我们“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局面尚未彻底扭转。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需要对外宣传工作有更大的作为,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百姓宣讲作为理论宣讲的延伸,可以成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通过创新对外话语表达,加强故事化呈现,推进立体式传播。对于首都的理论宣讲工作而言,当前应抓住北京2019年世园会和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契机,有针对性地讲好北京故事、中国故事。
(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执笔:梁家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