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研重在“摸实情”

基层调研重在“摸实情”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只有深入基层调研才能够掌握一手资料,才能够把基层情况摸清楚。“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当前,无论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还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如果不遵循客观规律,不注重在基层一线深入调研,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就不可能有效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甚至出现打折、走形、变样等情形。

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得到了有效遏止,但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还一定程度存在。例如,在基层一线调研时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的地方为迎合上级领导搞“经典路线”,搞“提前彩排”;有的领导干部下基层听取汇报多,实际察看少。这种“走马观花式”调研不仅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反而会让上级的决策部署在基层偏离群众意愿,发挥不了调查研究的实际效果。

基层调研要“捧着一颗心来”。我们之所以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要让上级的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有效实施,同时针对每个地方反映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结合实际的具体措施。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要始终把握好调研的根本任务,多接触不同基层干部和群众,敢于让他们讲真话、诉真情,设身处地换位思考,虚心听取群众的见解,真正发挥好调研的主体作用。

基层调研要“带着问题出发”。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而在上级调研时,基层一线往往害怕问题暴露,迫于追责问责的压力,提前做好表面工作,然而欲盖弥彰,让问题越积越多。在基层调研时,调研人员要多看“后院”和“角落”,多听问题和意见,多了解上级政策在群众中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以群众的口碑来检验工作的成效。

基层调研要“不带半根草去”。基层调研时切不可增添基层单位和群众负担,要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调研人员要事先做好方案,加强与基层沟通协调,事后要亲力亲为分析情况、解决问题,不要让调研形成“一阵风”,也不要把问题压给基层,切实为基层干部群众减负。

党员干部唯有主动迈开腿、扑下身、沉下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百姓中间摸实情,把党和国家政策宣传贯彻下去、把实践中的问题建议和群众呼声收集上来,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出立得住、行得通、见实效的解决办法,从而推动各项政策又好又快地落实落地。这样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创新、难点在一线突破、能力在一线提高、作风在一线转变”,才能让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若磐石。(责编:于川;校对:刘媛)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19/0708/1049657.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作者单位:湖北省应城市委办公室

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欢迎加入网友之家交流5群: 610739169。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