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的路径探索(2)

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的路径探索(2)

2

兰山区推进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的生动实践,为新形势下做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新路径、开拓了新思路、带来了新启示。

1.落实基层意识形态责任制,要做到制度先行、强化约束。责任是核心,落实是关键,制度是保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落到基层,落到实处,必须抓好明责、追责、问责等关键环节,首要的是建立一套包括责任分解、任务分工、督导考核、追责问效等环节清晰、权责明晰、接地气、可操作的制度体系,做到工作推进有理、有据、有节,避免走了过场、流于形式。在兰山区这样一个人流、物流、信息流不断涌入,市场经济和各种思潮相对活跃的基层县区,更需要从健全制度入手,从硬性约束做起,边规范边引导,在夯实责任的基础上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向上向好,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2.落实基层意识形态责任制,要做到统筹谋划,合力推进。意识形态工作不同于经济发展、城镇建设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化工作,其工作对象、范畴、任务、性质等因素决定了这项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表现出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等意义和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等特征,也决定了这项工作非一日之功、一时之事、一家之责,需要统筹、协调、调动各职能部门和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主动参与、作为分内工作、分内职责来完成。具体工作中,既能守土有责、各负其责,又能统筹协作、合力攻坚,这样才能确保全党动手、全党参与,形成强大合力,达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的目的。

3.落实基层意识形态责任制,要坚持虚功实做、难事长做。舆情源于世情,网上反映网下。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问题也折射出具体工作与实际措施的缺失缺位等问题。可以说,意识形态工作既是务虚也是务实。特别是在基层,老百姓的观念认识是朴素现实的,眼前的困难解决不了,就很难让老百姓都信服说好。拆迁、环保、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任何一项具体工作出现问题、有失偏颇,都有可能导致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不满,甚至可能演化成对制度、体制、道路的质疑和不满。具体到基层,既要做好政治、思想、理念等层面的教育引导,也要做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等实际工作,着力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具体化、项目化、数字化,虚实结合,实处着力,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全方位推进,全领域覆盖。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