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施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基本内涵

1568882039533

施红 中共中央党校区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精彩观点

点此浏览课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于为什么要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论述,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内涵丰富而且深刻,具体可概括为“七个坚持”,这“七个坚持”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

(一)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同时还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对于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抓住了中心工作这个牛鼻子,其他工作就可以更好展开。我们看到党中央就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都体现了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也就是人民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点,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

我们在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中,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比如,推进国企改革,妥善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再比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的是人的城镇化,其主要内容就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涉及乡村振兴、人才引进、留守儿童等问题。这就是说,我们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目的就是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同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的三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过去多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持续回落,呈现中高速增长,2019年上半年达到6.3%。从全球来看,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仍是一个较高的水平。

第二个特征,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提升,2018年为52.2%,高于第二产业11.5个百分点。同时,服务化、高技术化、融合化、绿色化、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从需求结构看,消费升级势头强劲,消费贡献明显增强,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高于2017年同期18.6个百分点。

第三个特征,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要素驱动阶段,我们依靠生产要素低成本,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但现在这种比较优势已不复存在。比如,我国劳动力成本,也许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算是低的,但较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算是高的。投资驱动阶段,我们通过大规模投资,促进生产,满足人们消费需求。而现在,大量传统产业市场需求已达到饱和,一个结构性问题也随之出现:低端和中低端产品市场饱和,产能过剩,而高端和中高端产品紧缺,有的关键技术、高科技产品甚至不能自主生产,只能依靠进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一定要转向创新驱动。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系统性阐述,提出“九大趋势”。第一,从消费需求看,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第二,从投资需求看,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第三,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全球总需求不振,而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第四,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第五,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第六,从市场竞争特点看,已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第七,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第八,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经济增速放缓,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第九,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我们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张凌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