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信真用:苦难铸就辉煌的力量之源(2)

对马克思主义的真学真信真用:苦难铸就辉煌的力量之源(2)

——延安时期抗日军政大学理论教育实践对新时代主题教育的启示

在对当时中国形势的分析和教育中,毛泽东同志给抗日红军大学军师两级以上干部讲授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之后讲授的《论持久战》,不仅大大提高了抗大学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理论分析能力,而且对整个中国抗战和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毛泽东同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自己多年对中国革命和抗战的思考,深入浅出,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武装斗争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革命历程为根据,有力批判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政治上所犯的错误。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从深层次上解析和阐明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特点、规律,提出并阐释了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他用理论阐释上和实际情况上的无可辩驳的充足根据和社会发展的依据,坚决彻底地粉碎了“亡国论”,也对“速胜论”进行了极具说服力的批评,向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系统阐明了打持久战的必然性和中国赢得抗战最终胜利的必然性。时事政策、形势任务教育是抗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培养了抗大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大大提高了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三、在教育主体选择上力求施教最优,受教最广,最大程度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思想

抗战时期,民族革命战争形势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各方面的抗战人才。党中央及时认识到,“必须大数量地培养干部。党要有成千成万的新干部,一批又一批地送到各方面的战线上去”。为此,“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须着重地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本着这一指导思想,党中央一方面调派优秀理论教员,一方面也同时开始在各领域吸收干部学员参加专门培养。优秀的教员和广泛的学员教学相长,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思想在中国的大众化程度大大增强了。

在专职教员较少的情况下,抗大总校与各分校都曾采用多方聘请兼职教员和自己培养教员的办法来解决师资不足的困难。可以说,当时延安最优秀、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人士都在抗大任教过,从而建立了一支师资力量极为宏大的教师队伍。据统计,到抗大讲课的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各中央局、军委分会和根据地的领导。毛泽东率先垂范,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张闻天、秦邦宪、王稼祥、李维汉、陈云等中央领导都是抗大的兼职教员。远在各根据地坚持斗争的领导,也不惜抽出宝贵时间到抗大讲课。“七七事变”后,一批著名的学者、教授,从大后方来到延安,如艾思奇、任白戈等。他们都是20世纪20年代或30年代初在理论界有一定影响的知名人士。这些人一到延安,就被抗大聘请为兼职或专职教员。党政军领导同志和著名学者资望高,由他们兼教,讲课内容既充实又有条理,深受学员欢迎,有效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思想。

为了最大限度地培养更多、更全面的干部,当时抗大学员来源多样,职业多样,水平多样,工农干部、部队指战员、青年知识分子等都是招生的对象。据统计,抗大办学十年间,共培训高、中级军政干部十多万人。他们不仅对我党我军的发展壮大、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通过自身对马列主义科学理论思想的学习、传播和应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深深扎根,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四、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抗大的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是建立在与中国革命及战争、生活及文化、士兵及群众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处处彰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教育抗大学员要向工农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他说,因为只有我们的主观是学生,一切客观存在的东西,不管是人是物,是死的、活的、香的、臭的,都是先生;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空前而不绝后,将来还要有马克思的“儿子”、“孙子”、“孙孙子”的新马克思主义;因为抗大毕业只是拿到了开门的毕业证书,要活到老学到老,才可以拿真正的毕业证书。他鼓励学员们说:你们到抗大来学习,有三个阶段,要上三课:从西安到延安八百里,这是第一课;在学校里住窑洞,吃小米,出操上课,这是第二课;最重要的还是第三课,这便是到斗争中去学习,读一本“无字天书”。

为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抗大在教学设计上,始终注意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后能用得上,能够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当时面临的具体问题,去思考总结之前革命斗争的经验,并养成思考这些经验如何使用的习惯,以便在出校之后比较顺利地去分析问题与指导实践。罗瑞卿在总结抗大马列主义理论教学经验时曾说:在讲授的时候,必须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中国到外国,由具体到抽象,对抽象概念的解释,必须加之以具体的例证,对具体经验的总结,也要注意引申出普遍意义。换言之,革命理论的学习,必须联系当前中国革命运动的实际,联系学员切身经历过或者体会到的工作实际。

此外,抗大还通过专门性的生产劳动让学员体会唯物史观的真义。抗大在敌后办学,经常遇到物质上的各种困难,因此,抗大总是使教育与生产结合起来。抗大在生产劳动中不仅创造了物质上的种种奇迹,更重要的是他培养了一种精神,在劳动过程中坚定了广大教职学员改造世界的决心,加速了知识分子工农化和工农分子知识化的转变。以直接参加生产劳动的方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渗透到学员思想中,是抗大在理论教育上的创举。生产劳动让学生亲身体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其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

可以说,有了理论的学习与传播,才有了信仰的感化与传递,也才有了行动的智慧与坚定。从特定的视角来看,抗大十年的办学历程就是不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程,抗大在中国革命史上的贡献和价值尤其鲜明地体现在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历程的特殊作用和意义上。今天,我们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在理论学习和理论教育上还应当继承发扬抗大时期的有效做法,结合新时代在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继续发力,筑牢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根基。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基地、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610739169。

责任编辑:刘媛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