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抓四个关键点

“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抓四个关键点

思政课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是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思政课提到“关键课程”的战略地位,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这就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和基本要求。如何重视和加强思政课建设?笔者以为,在深刻领会中央《意见》精神的前提下,必须在课堂教学、内容建设、教师素质和党的领导这四个关键点上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努力把思政课建设推向新境界。

课堂教学是基础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最基本环节,学校教育目标是通过一定的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思政课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把课堂教学摆在第一位。课堂教学是思政课教师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必须坚守的主阵地,也是我国大中小学对青少年进行系统化理论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近年来,思政课越来越强调实践教学,但课堂教学依然是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依然是衡量思政课建设水平的主要方面,因而任何思政课改革创新都不能以淡化乃至弱化课堂教学为代价。

如何抓好课堂教学这个基础?学校要把课堂教学纳入思想政治工作总体布局中来谋划和推进,特别是制定符合思政课特点要求的课堂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使之规范思政课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引导思政课教师用心于课堂教学。教师须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图片、音像、影像等可收集可呈现的素材,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长处,把抽象的理论教学与形象的直观教育结合起来,努力调动青少年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展和深化,也要注重实践教学,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使思想理论与社会实践接轨,增强教学活动的时代感、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让青少年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

内容建设是核心

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各种教学形式的探索十分重要,新颖的教学形式有助于表达内容,“好内容”也需要寻找更好的表达方式。可以说,适当强调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以往有一段时间,思政课教学中也存在过分强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用及运用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如果不注重内容、脱离内容而一味强调新技术新手段,这是失之偏颇的,也是不可能有长久的持续的好效果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内容是基础,对形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还是应该牢牢把握内容建设这一核心,坚持内容为王,把重点放在课程内容上,避免简单化、贫乏化和肤浅化的倾向。只有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好思政课解疑释惑的育人功能。

重视和加强思政课内容建设,需把握好三点:一是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发展期待。思政课内容建设要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需求期待为前提,发挥对教学对象的价值引领功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逐步消除他们成长中的烦恼和思想上的困惑。二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在厘清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联系鲜活的“中国故事”,结合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的现实,使抽象理论回归生活世界,让课程内容“活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强大解释力和真理力量的充分体现。三是充满正能量。思政课是以一定知识含量为载体的价值观教育,所以教学中应更多地选择一些对青少年具有向上向善正面价值的课堂内容,诸如身边的好人好事、红色革命故事和优秀传统文化等,使之可亲可感可爱,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当然,重视内容不是也不可以忽视形式,而是强调形式要与内容辩证统一,要切实服务于内容,有益于推进思政课建设。

教师素质是关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就思政课建设而言,无论哪一方面、哪个环节,都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思政课。消化和吃透教材知识,实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开展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等,所有这些均与授课教师的知识积累、教学风格、理论水平、话语表达、精力投入等因素密切相关。拥有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政课。在思政课一系列改革创新中,思政课教师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作为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抓手,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处于关键地位。各地方各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步,就是严格对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从人财物、办公条件、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提高现有教师基本待遇,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充实后备队伍。同时,更要提升教师素质。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什么是好老师?思政课好老师的标准有哪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六个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是衡量新时代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规范,也为广大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操守、成长发展明确了努力方向和基本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应该自觉对标,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素质,加强个人修为,争做青少年喜爱的好老师。

党的领导是根本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目标始终如一、方向正确和政策举措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因此,办好思政课也要坚持党的领导,以统揽全局、凝聚力量、协调各方。我们党一贯重视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加强教育工作和思政课建设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就。可以说,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思政课的根本保证。这是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学校思政课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和根本结论。

在新时代的条件下,要把思政课越办越好,就依然需要有党的坚强领导这一根本保障。顺利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单靠学校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此外,还必须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领导思政课建设的考核标准,将其作为核心指标纳入对学校主要领导的政绩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实施巡查和督查,检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思政课建设政策中是否有形式主义或“短斤少两”现象,确保中央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到位。总之,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就要求各级党组织从政治高度和大局出发,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找准发力点,拿出真招实策,推动解决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发挥好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系国家社科项目(15BKS030)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