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重跃:从老子的五句名言看其思想精华(2)

摘要:古代思想家、先秦时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它所反映的认识论极具丰富的社会经验。不论是中国古代还是现代,人们都非常喜欢和崇尚老子提出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它教会人们认识生活、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本报告从老子的五句名言切入,通过解读释义,再结合习近平主席对相应名句的引用,来进一步阐述老子的思想精华对现代中国的意义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

二、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下面看一看老子的具体思想。第一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原文是:“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大意是老子认为圣人是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善良的人,我很好地对待他们;不善良的人,我也很好地对待他们,这样就可以使人人向善了。守信的人,我信任他;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就可以使人人守信了。有道的人治理天下,会收敛个人的私欲偏见,使天下人的心思归于纯朴,百姓们皆专注于他们的视听,而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孩般淳朴内然的状态。

这一段的核心思想就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我认为这跟老子核心思想紧紧相连,这个核心思想就是无名也叫无欲的思想。什么是名,名在当时有两种含义,一是名称的意思;二是占有、具有的意思。汉代有一种制度,要让朝庭限制大地主占有土地,当时的原文叫“限民名田”。名田就是私人占有的土地的意思。“限民名田”就是限制私人占有土地的数量。这是名的两种含义。

相应无名也有两种含义,一是老子主张应该突破人造的语言形式对我们的限制,而应该重视事物本身的实际情况。这个观点有很积极的意义。人生活在社会上,耳濡目染受到了既定观念的束缚,往往被这些观念所左右,无法看到社会的本质,而老子的无名思想在真理观上对当今人类有很大地启发作用。

二是在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上,老子主张不要争名夺利,不要居功自大,不要自以为是,总之老子反对把什么都据为己有。相反,他主张真正好的行为,合适的行为要无私无欲,要谦虚淡薄。所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句体现了老子的无名思想。

晚清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魏源,他在《老子本义》的前言中专门谈了对老子的看法。他说,无为之道,必自无欲始也。这句话很重要,老子讲无为,魏源认为无为要从无欲开始。《道德经·第一章》我们再读一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妙就是微妙的意思。

我们再看一下“道可道,非常道”,道有两种,一种是可道,另一种是不可道。可道之道是非常道,不可道之道才是常道。不可道的道就是不可言说之道就是常道,不可言说就是无名。无名这个常道是天地之始,是一切的最根本的出发点。而有名的可道之道是非常道,只不过是万物具体的开始。

对于它们的区分怎么样来认识呢?想认识其中的奥妙,必须要无欲。而有欲只能认识到它们的边际或者外表,无法认识到里面的玄妙之处。后面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哪两者?既可道之道和不可道之道,又是常道和非常道,常名和非常名,有名和无名,有欲和无欲,这都是两者。这些两者都是从一处来,之后变成两个,它们的关系微妙难识,所以叫玄。

再说一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刚讲了要无欲才能认识本质,但有欲也是不可少的,有欲是帮助我们认识到外部的边界和形象。了解了这一章就知道,无名、无欲的思想是从常道为出发点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就是从无欲、无名这个出发点出发之后所得到的认识世界的最好办法。

无名的思想在《道德经》里还有很多地方提到,比如,《道德经·三十二章》里讲到:“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这句是说,无名这种思想作为圣人的一种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小,虽然朴实,但是天下没有人能把它作为自己的臣子。领导人若能掌握无名这种修养,所有人都将成为客人,都将成为掌握修养人的下属或者臣民。《道德经·第三十四章》仍然在谈这样的问题,它的主要思想就是讲做一个事情顺利完成了,有了好的结果,但是自己不占有它,这也是老子无名、无欲思想的重要表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就表现了这个思想,而这种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历代杰出人物所信奉和遵循的。

习近平主席同样非常认同这个思想,他曾多次引用这句话,早在1989年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就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中说:“只要我们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们的周围就会吸引和凝聚起千百万大众,还愁什么社会不稳?!” 2007年又在《主仆关系不容颠倒》一文中写道:“古人也常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各级领导干部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立身、处世、从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百姓心为心”这句古语对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思想影响甚大,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所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及十九大报告中4次提到的“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对“以百姓心为心”的现代解读与应用。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3月22日下午,习近平主席驱车来到意大利众议院,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据报道,会见临近结束时,菲科抛出了一个问题,“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因为我本人当选众议长已经很激动了,而中国这么大,您作为世界上如此重要国家的一位领袖,您是怎么想的?”习近平主席的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那么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其实就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当今的一个精彩表述。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