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周熙明:坚定文化自信 培育文化思维(3)

文化的首要功能是什么?

文化有很多功能,但其首要功能是什么?费孝通老先生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不要离开人去讲文化,文化说到底是人化和化人。那么,人化和化人是什么意思?人化,是人类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的过程和结果,是人类在认识利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构建自身本质的过程和结果;化人,是使自然人变为社会人,让外在的规律规则规矩规范内化到个体的精神结构中。因此,文化的主要功能也可以说是“造人”。

关于文化和人的关系,韩非子也曾有过困惑。他说,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章太炎认为韩非子“有见于国,无见于人;有见于群,无见于孑”,他还指出,在战场上遵循的原则与日常生活中应该提倡的价值是两回事,不能把它们混淆了,他指出“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人是世界的中心。管理和建造人类各种系统的基石和本质都是人。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实际上都是上演人类戏剧的舞台。无论我们是在探讨历史、现实还是未来,无论我们是在谈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实际上都是在讲人的问题和故事。因此,我们在谈文化建设时,应该聚焦到人本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致力于对人的培育和培养。

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什么?

谈文化建设,要提倡各种各样真善美的价值,而这些价值最重要的载体就是人心。我讲一个农夫与小提琴的故事。一个农夫在挖地时,挖出来一把小提琴,但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就将它扔到一边。等到收工时,农夫敲了一下小提琴,发现它是木质的,心想回去晒干了可以作为木柴烧火用。回家的路上农夫巧遇一位小提琴收藏家,小提琴收藏家看见农夫手上之物大喜,但由于身上没带钱,就和农夫约定第二天到农夫家取琴交钱。农夫见这把小提琴可以换钱,心中大喜,回到家里整夜未眠,不停擦拭这把小提琴,又一遍一遍地刷漆,想让买琴的人满意。第二天小提琴收藏家看见被农夫擦拭过的小提琴,心里满是悲哀,最终没有买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文物重在文。同时我们要知道,“物中之文”是靠人“心中之文”去唤醒的。文化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的生活态度:人心是文化、道德、价值、信仰的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载体。文化在物中、在事中、在书中,在各式各样的历史遗迹中,在形形色色的制度中,更在每一个人心中。

怎样把握文化的本质性力量?

一是要有强烈的文化意识、文化情怀、文化使命感。要想真正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把握其精神实质,首先要体会到文化意识、文化情怀和文化使命感。

二是坚持知行合一的原则。中国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知行合一。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益”是增益,做加法;“损”是减损,做减法。这八个字不能割裂开,它是说人生要做到加法和减法的均衡。为学日益,为了了解这个世界,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就要不断做加法,增加信息量和知识量;我们还要做减法,要回归本心。

三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洞察文化无可取代的作用。不论是我们重视文化所带来的正面效应,还是轻视文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都不是立竿见影的。在某种意义上,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才能呈现出无坚不摧的力量。如果只从一时一事的成败得失来看,往往是那些不讲规矩、不讲操守、不讲厚道、不讲诚信的人有更高的胜出概率和机会。但如果我们放开眼界,就会发现一条质朴而伟大的真理——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那些厚道的、诚信的、讲良知的、遵守规矩的人,终归是有好报的;反之,那些为求一时成功而无所不用其极的人,则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四是从近代中国文化危机的克服、文明秩序的重建这一总体目标去理解文化建设。我们不能支离破碎地谈文化建设,不能功利化地谈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大的历史眼光。

五是充分认识文化权力对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这么重视文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六是从人类是一种文化存在的视角认识文化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也就是说,我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浴血奋战,可以看见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们的成就,我们为之骄傲;同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七是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的主体和本体这一高度理解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知道,文化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文化自信既是“四个自信”之一,又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我们要把握好“说到底”这三个字。为什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因为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的本体和主体。中华民族历史延续五千年没有中断,就是文化精神命脉没有中断,文化遗传密码没有遗失,一代一代中国人点燃和传递文化的香火没有熄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有多重要?

党中央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我国走向未来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要给社会肌体治病,不仅要知道病灶所在,还要知道病根所在。那么,病根在哪里?就在核心价值观的缺席。这个问题不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

怎样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非常完整生动丰富的论述。

为什么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理解,我们就能够知道为什么说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的本体和主体。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