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王英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红船初心到民族复兴(6)

习近平总书记归纳的第二点红船精神有两个重点,理想信念只是前半句,后面还有半句。我们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人叫王阳明,他的核心思想是四个字:知行合一。如果以他的思想来分析红船初心,我们会发现前面的坚定理想信念属于“知”,而为了理想信念不断地去奋斗,则是“行”。习近平总书记近非常强调“奋斗”这两个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系列讲话标注了我们新时代的奋斗气质。所以说光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还不够,我们要把这份理想信念转化为不断向前的驱动力。

革命年代的奋斗我们前面已经谈了很多,那么建设时期呢?改革时期呢?这种奋斗精神该如何代代相传?我们看下面这幅图。图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套连贯动作非常地暖心。

习近平让座

这一幕发生在2017年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同这位老先生握手,然后认出了他。因为了解这位老先生对我们国家的军事事业作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出于后辈对前辈的敬重,习近平总书记请老先生坐在台上,给老先生把椅背一拉,先让老先生坐下,怕后面那么多人把老人家挤着了。这位老先生是被尊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院士,时龄95岁。

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国家,但在1958年黄旭华刚刚接到研制任务的时候,他连核潜艇长什么样都不知道。最初科研团队从全国选拔了二十九个人,黄旭华是主要负责人之一。那时美国已经开始使用第一代计算机,而中国科学家用的则是算盘、计算纸和稿纸。潜艇要成功下水,重量绝对不能超标。怎么保证这一点?还是土办法,用磅秤。验证设计数据用木头模型,核算潜艇重量用磅秤,靠着各种土办法,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中国也由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核潜艇是国之重器。2019年4月,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在青岛举行。接受习近平总书记检阅时,排在最前面的就是潜艇区,其中就包括核潜艇。我们的国之重器是靠着最古老的办法和老一辈科学家百折不挠的努力奋斗研制成功的。靠着算盘和秤建造出一艘核潜艇,可见我们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秉持传统,继承老一辈科学家们对待工作的奋斗精神,我们就不必畏惧如今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人是有这个智慧和能力的。

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家可能都对钱学森先生有一定的了解,但就我而言,直到有一次读到钱先生的传记,我才知道钱学森是一个多么传奇的人物。钱学森二十八岁时就已经是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了,仅三十五岁就成为了全球排名第一的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麻省理工其他优秀的教授可能几十年都未必能够得到终身教授这样一个荣誉,而钱学森先生短短几年就拿到了。他在美国曾经拥有最高级别的安全通行证,并参与到了绝密的军事项目研究中,甚至可以在五角大楼里自由出入长达八年之久。在一段时间里,他几乎成为了自己所在领域的科学家中的主要发言人。对于这样一位百年一遇的天才,我们看他身上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是始终心系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钱学森从美国回国前前后后花了五年时间。从1950年开始他就申请回国,但美国不放人。直到1955年的时候,周总理跟美国政府做了一个交换,这才把钱学森给换了回来。当时美国海军次长就说了一句话,大意如下:钱学森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去都相当于五个师的兵力。所以他宁愿把钱学森枪毙在美国,也不愿意让钱学森离开美国的范围。不难想象,为了振兴自己的国家,钱学森放弃了多少名利的诱惑,冒着多么大的生命危险,才拖家带口回到了在当时还一穷二白的祖国。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把国家从核威胁中解救了出来,所以《感动中国》称,在钱先生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最后概括他的经历和功绩是“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1987年,钱学森在伦敦给那里的中国留学生做了一次演讲,题目叫《建国百年之际,中国必然强盛》。演讲中他谈到了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路:“我为什么要走回归祖国这条道路?我认为道理很简单,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革命先烈为兴邦,为了炎黄子孙的强国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血沃中华热土。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再看看共和国的缔造者和建设者们,在百废待兴的贫瘠土地上,顶住国内的贫穷、国外的封锁,经过多少个风风雨雨的春秋,让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想到这些,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丢呢?”

时间过得真的很快,很快就要到建党一百年了。在现在这样一个相对安定的生活背景下,很多年轻人会想,过去革命年代、建设年代的奋斗,很多都是迫不得已、被逼无奈的。既然我们的国家已经强盛起来了,已经有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可以满足我们的美好生活了,那我们85后、90后、95后真的还需要艰苦奋斗吗?就这样佛系的享受着,随性的生活着,不可以吗?

从2017年年底开始,“佛系”成为了热词,频频出现在中国年轻人的口头禅中。能有这种热度,肯定说明它存在内在普遍性,说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心坎里。《人民日报》也注意到了年轻人对“佛系”状态的推崇,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谈得很好,说要看那些佛系动物。从自然界里面看,佛系动物都有哪些?比如老鹰和老虎。大家都看过《动物世界》,鹰立似睡,虎行似病。老鹰站在树梢跟快睡着了一样,老虎走路的姿态我们应该熟悉,扭扭捏捏的跟生病了一样。可是它们一旦锁定了目标,鹰不睡了,虎也不病了,都是一招致命,其中的随意和专注相当有分寸感。中国古人也好闲适,好从容,但讲究的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是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偶尔给自己放一个小假。终日庸庸碌碌肯定不是美好的生活,但是反过来说,如果年轻人都轻轻松松,天天“佛系”地修炼,咱们伟大复兴的梦想很难如期实现。所以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我们都要有一以贯之的奋斗精神,这一点对我们每个来说永远都不会过时。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