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920年3月:别样的书斋、使者与诗歌

【2020-03】1920年3月:别样的书斋、使者与诗歌

“亢慕义斋”——谁家的“书斋”

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19人在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斯(后译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因研究会发起者和会员大多是北大学生及旁听生,又称“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经蔡元培同意,北大在马神庙西斋为研究会拨了两间房子,一间做办公室,一间做图书室,大家都叫它“亢慕义斋”。其中“亢慕义”是德文译音,全文意思是“共产主义小室”。

在“亢慕义斋”室内墙壁正中挂着马克思像,像的两边贴着一副宋天放手书的对联——“出研究室入监狱南方兼有北方强”。上联出自陈独秀。1919年6月,他在《每周评论》上发表题为《研究室与监狱》的随感录:“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下联出自李大钊。李大钊深受《礼记·中庸》中“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的启示,认为研究会里既有南方人也有北方人,南方之强加上北方之强,南北同志要团结互助、同心一德。除了对联,墙上还有两句口号——“不破不立”“不立不破”。在墙的四壁,贴有革命诗歌、箴语、格言等,使得室内气氛庄严且热烈。“亢慕义斋”与校长办公室相距不远,有校警站岗,闲杂人等不得入内,较为隐蔽。

“亢慕义斋”既是学习讨论室,也是编辑翻译室。这里有《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哲学的贫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中、英、德的马克思主义文献。这些图书一部分由北大图书馆出资购买后转给学会,一部分由共产国际代表来华时捎来或寄来。图书均盖有“亢慕义斋图书”字样的蓝色印章。

为了翻译外文版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亢慕义斋”的学生和老师组成了三个翻译组,分别是英文组、德文组和法文组。德文组在翻译《共产党宣言》开篇语“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时,普遍认为“幽灵”在中文里含有贬义,有“鬼怪”之义,同时,“徘徊”一词也不妥,似没有指明方向。于是,德文组就加了一段说明文字,“有一股思潮在欧洲大陆泛滥,反动派视这股思潮为洪水猛兽,这就是共产主义”。这本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油印出版后,供大家内部学习。1920年,青年毛泽东来北京时,就曾看到过这个油印本。

“亢慕义斋”是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习研究翻译社会主义著作的“书斋”,是中国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摇篮。

来自北边的使者

1919年夏,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批准了莫斯科的威连斯基、西伯利亚的加蓬等人提交的在东亚民族中开展共产主义工作的建议书。同年9月,威连斯基从莫斯科来到伊尔库茨克俄共(布)中央西伯利亚局工作。1920年2月,他又到海参崴俄共(布)中央远东局工作。同年3月,威连斯基派遣27岁的维经斯基和助手季托夫、谢列布里亚科夫、翻译杨明斋赴华,了解中国情况,与进步力量建立联系,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执委会东亚书记处。

维经斯基一行以筹办“俄华通讯社”、担任俄文报《生活报》新闻记者的公开身份来到北京后,通过天津大学俄籍教授柏烈伟和北大俄文系讲师伊凡诺夫的介绍,找到了李大钊。

和李大钊面谈后不久,维经斯基又在北大图书馆李大钊办公室,与张国焘、罗章龙、李梅羹、刘仁静等人谈话。据罗章龙后来回忆,维经斯基首先介绍了俄国的十月革命,还带来了一些书刊,如《国际》《震撼世界十日记》等。维经斯基鼓励大家要好好学习,建议中国尽快成立一个像俄国共产党那样的组织。这次谈话使大家对苏维埃制度从政治、经济、军事到文化都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看到了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轮廓。

为了加速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进程,李大钊介绍维经斯基前往上海会见陈独秀。在上海,维经斯基向陈独秀等人介绍了共产国际和俄共(布)的情况,并就中国革命的问题与陈独秀交换了意见。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条件已经成熟。1921年春,维经斯基离开中国返回伊尔库茨克。

不过,维经斯基并不是俄共(布)第一个派到中国的代表。早在1919年9月,柏烈伟就介绍李大钊会见了俄共(布)的布尔特曼;1920年初,又介绍李大钊会见了俄共(布)的荷荷诺夫金。

《尝试集》——中国第一部白话文诗集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1916年8月23日,胡适坐在窗前吃着自己做的午餐,远眺赫贞江(美国哈德逊河旧名),忽然看见一对黄蝴蝶在树梢上翩翩起舞。它们飞了一会儿后,其中一只飞走了,另外一只独自飞了一会儿,也慢慢去寻找它的同伴了。胡适顿感孤寂,便写了一首白话小诗,题目叫《朋友》(后来改作《蝴蝶》)。

这一年,胡适和他的朋友正在讨论如何创作白话新诗。信奉实验主义的胡适认为,一切学理都只是假设,只有被证实了,才可算是真理。就这样,他开始白话新诗的实验。诗还没写几首,诗集的名字倒先有了。受陆游所作“斜阳徙倚空三叹,尝试成功自古无”一句的启发,胡适为自己的诗集取名《尝试集》,寓意他的实验主义是“自古成功在尝试”。

1918年,胡适的《鸽子》等新诗刊登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上。1920年3月,他的《尝试集》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印行问世,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谈到白话新诗的创作,胡适说:“我们做白话诗的宗旨,在于提倡诗体的解放。有什么材料,做什么诗;有什么话,说什么话。”打破一切束缚诗歌创作自由的枷锁镣铐,这才是诗体的解放。

让我们用胡适著名的白话诗《鸽子》来收尾吧: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鲜明无比!

(作者简介:刘岳,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办二级巡视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