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新力为产业发展注入“活水”

文化创新力为产业发展注入“活水”

南方网讯 时尚之光闪耀四月鹏城。夜幕降临,平安金融大厦上赫然跃动着一排字: “A/W2020深圳时装周4月10日盛装启幕”。首推“云看秀+云订货”背后,是5G、云计算的强大支撑,是深圳“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强调,深圳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加快构建以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发挥“文化+”功能,强化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两大支撑”,推动深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意文化产业集聚高地,打造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

《2019深圳市文化金融发展报告》显示,深圳文化产业呈爆发式增长,近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34%。金融赋能下,文化领域的资产托管平台增多,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文化+创意”助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更为区域资源有效利用、产业转型升级注入软实力。从集聚到聚合再到聚变,深圳高品质城市文化品牌体系逐步构建。

1 科技、金融赋能

催生文化新业态 完善市场体系

23米长的巨幅画卷前,AI技术让参观者变成“画中人”,戴上VR眼镜,则能在5G下沉浸式体验“梦回大明”。近日,深圳真迹沉浸特展“盛世长卷——明代·仇英《清明上河图》”,疫情后重新开放。

展览与科技的跨界融合,是深圳“文化+科技”融合催生新型文化业态的缩影。华侨城文化集团出品的动画片《小凉帽之白鹭归来》让岭南文化符号走向全国;中国(深圳)文化科技周连续5年举办;南山区去年成为全省唯一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从产品到活动再到区域示范,科技催生的新型文化业态在深圳落地开花。

华强方特集团执行总裁尚琳琳表示,华强在2007年就提出“文化+科技”理念,运用虚拟现实、球幕立体实拍、3D全息投影、AR增强现实等多种自主研发的高新科技,推出全息AR剧场《梁祝》、全景式动态球幕电影系统项目《牛郎织女》等大批文化科技产品。

“50万元成交!”去年底,“清末之光·民国之魂”近现代书画资产专场投资型拍卖会在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火爆开拍,徐操的《袁昂叩圣图》以全场最高价成交。文交所的成立,给深圳的文化发展插上了“金融”的翅膀。

在文交所的规划下,国内首个媒体资产托管运营平台、数字版权资产托管运营平台、“话剧中心”及话剧资产托管平台成立,“文化产业板”供应链金融业务正式签约……2019年,“文化+金融”探索不断。

《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提到,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以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在科技、金融赋能下,以资本、货币、技术产权、人才等一批要素市场为核心的大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文化产业集聚辐射功能显著增强。《2019深圳市文化金融发展报告》显示,深圳文化产业呈爆发式增长,近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34%。

腾讯已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华侨城连续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雅昌集团成为艺术科技的领头羊……截至2019年11月21日,深圳现有上市公司总计427家,其中文化类上市公司31家,占比约为7.3%。

2 “文化+平台”

从聚合到聚变,构建高品质城市文化品牌体系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4月2日,2020“大浪杯”中国女装设计大赛新闻发布会现场,主办方用《诗经》这句话揭示本届大赛主题“同裳@东方”的意义。“大浪杯”迈入第十载,虽今年改为线上开幕,但平台对设计师的培养没有迟到。

为设计师提供展示舞台的背后,是大浪时尚小镇对设计人才的倾力扶持。其中,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指导的浪巢原创设计师孵化平台,为每一个有潜力的设计师提供优质原创设计品牌供应链。“大浪时尚小镇就像‘家’,全面解决设计师职业发展各种问题。”入驻设计师代表高捡平说。

近年来,诸如此类文化活动层出不穷。中国设计大展、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等国际性、国家级创意设计展会,提升深圳“设计之都”国际影响力;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港设计双年展、“深澳创意周”等平台,推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圈。

实施方案指出,要完善国家级产业服务平台,集聚盘活文化市场要素资源。正是这些国际化、标志性品牌文化活动,为深圳文化人才集聚、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

与此同时,不同层面的重点创意设计活动,催生出6000多家设计企业,已认定市级以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61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4家。截至2019年底,园区入驻企业超过8000家,就业人数约14万人,合计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实现税收超过150亿元。

去年9月,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协会成立,着力构建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利益共同体。“当前深圳文化产业园区逐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单纯提供硬件设施向产业链构建,提供金融、产业、人才对接等软性服务转变,从拼租金价格的低水平竞争向拼产业生态的高水平竞争合作转变,实现从集聚到聚合再到聚变。”深圳市文化产业园区协会秘书长唐英说。

积小流以成江海。每年5月文博会,这些产业园区承办的分会场异彩纷呈,其对产业的带动作用,与这场文化产业盛会的品牌影响力相得益彰。第十五届文博会有66个分会场,近600项活动,展出10余万件海内外文化产品。文博会成交额逐年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3月5日,深圳印发《深圳市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最高项目支持800万元;去年,《湾区时尚总部中心发展规划》发布,计划将车公庙打造成“世界级湾区时尚中心”;2014年,深圳制定了《关于促进对外文化贸易的实施意见》等……一项项政策利好,推动着高品质国际化城市文化品牌体系的形成。

3 “文化+创意”

给区域注入新活力,助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镁光灯亮起,T台上向我们走来的模特璀璨夺目,各大品牌秋冬季最新款相继发布——4月10日,2020深圳时装周“云上”首秀。在线视频上百万人观看量的背后,涌动着“设计之都”的创新活力。

2018年,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621.77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0%。目前,深圳有超过1.2万家设计机构和近20万专业设计人员,深圳企业获德国红点设计奖、iF设计大奖数量连续6年居国内城市首位。

“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封昌红说。当前,深圳服装、家具、钟表、黄金珠宝、内衣、皮革、眼镜、化妆品以及工艺美术等优势传统产业,正向创意多元化、产品时尚化、品牌国际化方向发展。

一件女装注入时尚元素,售价可以翻几十倍;一件珠宝的设计,决定了它摆设的柜台。去年6月,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迈入而立之年,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景雯认为,深圳钟表行业在国际舞台上因其足够的创意元素和制造工艺给业界和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创意不但赋予行业从“深圳效率”向“深圳质量”、从“深圳制造”向“深圳创造”的转变,更为区域资源有效利用、产业转型升级注入软实力。

在罗湖笋岗工艺城,成百上千手艺人实现了作品的商业化;龙岗大芬油画村30年,从普通村落蝶变为全国最大商品油画生产交易地;2018年底,南山区高北十六创意园从工业厂房摇身变为创意高地,与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共办NEEDS空间,用设计驱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以园区为主、紧密结合旧城改造的文化产业布局模式,造就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也缓解了土地资源的紧缺问题。

“我了解到有不少地产项目希望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将来我们计划将产业园的模式复制到各区。”深圳文化创意园负责人邓大将告诉记者,地产等传统行业越来越重视文化对其转型升级的赋能作用。

一个文化产业集群,更成为拉动区域发展、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动能。作为“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大浪时尚小镇以时尚赋能,让龙华这个工业大区正朝着打造世界级时尚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去年9月,全国新媒体演艺与直播人才南方产学研总部基地签约,落户宝安区大视界国际影视文体产业园;而致力于打造“深圳东部文化高地”的龙岗区更是将文化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驱动力,2019年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

■行业样本

周周有赛事 月月有高潮 年年有突破

去年深圳体育产业规模破千亿

文体不分家。《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深圳市要汇集“超级赛事和明星队伍群”,建设运动活力都市。近年来,深圳市重大赛事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赛事竞相举办,“周周有赛事,月月有高潮,年年有突破”的赛事格局初步形成。

3月16日,深圳印发《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到2035年,成为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全国典范,体育创新能力、体育综合竞争力世界领先,成为国际著名体育城市”;且对重点鼓励发展的运动项目实施分类引导和精准扶持,最高奖励8000万元,为深圳建成国际体育示范城市再添新动能。

去年举办超30场国际体育赛事

“2020年中国职业斯诺克巡回赛,这项中国级别最高的斯诺克赛事即将降临深圳!”去年12月,中国台球协会秘书长刘春胜在CBSA中国职业斯诺克巡回赛深圳国际公开赛签约仪式上宣布。

2019WTA年终总决赛、第十三届中国杯帆船赛、2019亚太冰壶锦标赛、2019年亚太啦啦操公开赛、2019法国超级杯足球赛、2019世界海岸赛艇沙滩冲刺总决赛……截至2019年11月,深圳已举办18场国际A类体育赛事,超过30场国际体育赛事,体育赛事高端化、国际化趋势增强。

深圳体育产业总规模从2014年的352.62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85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4%。2019年,深圳市体育产业预计实现总产出突破1000亿元关口,同比增长16.7%;预计实现增加值400亿元,同比增长23.1%。体育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产值预计超过6000亿元。

成绩单背后,培育引进高水平职业俱乐部功不可没。截至2019年11月,16家职业体育俱乐部进驻深圳。其中,男子冰球比赛6场吸引了超过3.2万名观众到现场观赛,平均每场超过5000人,线上观众超过50万人次。

3月11日晚,深圳昆仑鸿星万科阳光女冰夺得中国冰球界第一个职业冰球联赛冠军;去年4月13日,深圳男篮在大运中心主体育馆逆势翻盘;2018年11月13日,深圳佳兆业5∶0战胜浙江毅腾冲超成功。一次次精彩亮相让深圳体育在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不断刷新存在感。

“体育+”激发产业新动能

当前,全市掀起“促消费”浪潮。为刺激体育消费,4月8日,深圳市体育产业协会向全社会征集便民优惠体育项目,拉开“2020首届深圳体育消费节”序幕。

《2017年度深圳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显示,2017年深圳市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319.85亿元,全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为2568.54元。深圳2019年体育彩票销量49.65亿元,约占全省总销量的25%左右,连续5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国地级市第一(包括副省级地级市)。

搭平台,是深圳体育抛出的另一“促消费”大招。去年底,超百家参展商亮相第三届深圳体育博览会,七大展区展示体育科技、时尚运动、体育教育、运动康复四大板块项目。点燃年末体育市场的同时,也拓展了深圳的“体育+”新业态。

正如“若干措施”提出,积极培育“体育+”和“+体育”的新业态,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科技、康养、医疗等产业融合发展。

盐田区通过建设海洋体育“一中心三基地”延伸海洋休闲运动产业链;龙岗区通过利用大运中心“一场两馆”等资源,培育出了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链;去年11月7日,拜仁慕尼黑俱乐部在全球宣布建立的第一所全日制国际化足球学校在龙岗奠基——“体育+旅游”“体育+购物”“体育+教育”等生态在深圳遍地开花。

无论是从消费总额还是发展态势来看,深圳体育产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已逐渐成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和促进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相关

创意设计如何赋能钟表行业?

每年的6月“中国(深圳)国际钟表展”,来自瑞士、日本、德国、意大利、丹麦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家企业携近500个品牌参展,展示最新产品和技术,同时亦汇集钟表零配件、机械生产设备、行业媒体资讯等产业链,让“深圳钟表展”成为行业发展和趋势走向的风向标。

2020年,“深圳钟表展”迈过而立之年,从30届的发展过程来看,创意设计如何推动钟表行业转型升级?

随着一批自主品牌脱颖而出、老牌企业积极转型,钟表行业开启了迈向高档精品化的步伐。从量变到质量,从无芯到有芯,从简单到复杂,深圳钟表的附加值随着深圳手表品牌的成长已经明显显现。从传统到时尚,从单一到产业集群,钟表的精细加工可赋能航天、航海、生物医药及其他众多产业。

深圳市钟表行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景雯告诉记者,深圳钟表展与粤港澳大湾区钟表业的蓬勃发展相伴而生,汇集了中国乃至国际钟表行业价值链。深圳钟表业以产业聚集优势、产品品质和产品设计,使腕表从传统功能和单一销售渠道,向功能化、美观化、设计感等时尚元素和快销轻奢等方向转型升级。特别是近几年培育了不少优秀的设计师品牌。

纵观深圳钟表展发展的三十年,展示平台最重要的作用是满足市场和企业的贸易对接,形成良性竞争的产业环境,同时为产业链每一环节都提供了互动学习机会。

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展会对产业创意设计的推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制表人、买家反馈市场需求,深圳钟表界设计师被灵感点燃,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催生下一代新产品的进阶。

“发挥工艺美术设计者的专业优势,将传统美学元素与优质文化底蕴深度结合创造出现代时尚,中西设计文化在深圳碰撞升华。在国际舞台上,深圳钟表足够的创意元素和制造工艺给业界和消费者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世界表坛注入中国力量。”杨景雯说。

责任编辑:王妗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