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治顽疾 后进变后劲

铁腕治顽疾 后进变后劲

1

花埠圈社区地处罗庄区中心城区,是鲁南地区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村,早在1945年就成立党支部,在解放战争时期,发动村民编入回民支队,参加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涌现出百余名抗战英雄人物。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带领村民挖大井、修石渠、建市场,率先解决群众温饱问题,曾被评为“山东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进入2000年以后,花埠圈村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成了临沂有名的落后村、信访村,用村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小吵小闹天天有,大吵大闹三六九;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形象表现出了花埠圈的落后现状。近年来,花埠圈社区以党建为统领,积极探索村级治理新路径,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正民风、强经济,打造了一个和谐、稳定、富强、美丽的民族特色村,实现了软弱涣散村的华丽嬗变。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组织整顿,打造核心引擎。“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为解决村书记不担当、村干部不齐心的问题,2016年11月,盛庄街道党工委经过走访调研,考察物色原市人大代表陈贵成回村任职,陈贵成上任后,狠抓班子建设,筑牢支部堡垒,以班子坚强有力破解村庄发展症结,新班子带来新气象。一是转思想换观念。社区党委坚持“多换思想少换人、先换思想后换人”的原则,先后多次与“两委”成员、“两代表一委员”谈心谈话,5次到军屯村、九间棚等地考察学习。村干部思想得到解放,思路进一步开阔,环境整治、整村开发等成为“两委”成员的共识,一个凝心聚力、务实担当的“两委”班子迅速形成,实现了班子“由散变聚”的转变。二是强班子练本领。坚持“择优回引”的原则,公开选拔1名副书记,招引1名大学生、2名在外能人回村工作,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建立日学习小结、周总结汇报、月工作简报、坐班值班、村民办事“零障碍”禁令等制度,每天早上8点雷打不动的召开碰头会,调度前一天工作,安排当天工作,凡事集体研究决定,重大事项坚持“四议两公开”决策,重要工作“5+2”“白加黑”全力靠上,班子凝聚力不断增强,实现了班子“由弱变强”的转变。三是抓队伍树形象。实行“干部包片、党员联户”,每年初社区党委建立“实事认领清单”,推行“实事考评积分法”,年初基础分值为“0”,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个人申报和集中认领实事,通过正向加分方式,实行“月积分、季评星、年总评、末位预警”动态管理模式,按积分奖优罚懒、评先树优,引导党员干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认领-积分-激励-认领”的良性循环机制。几年来,全体党员干部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环保、移风易俗、征地拆迁、承包费收缴、环境整治等工作中申报和认领实事167个,完成践诺132个,靠实干实绩赢得了群众信任。

(二)制度+规范建设,释放改革动能。针对党组织工作不规范、村级事务管理混乱等问题,社区党委结合上级政策法规,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制定出台符合花埠圈实际的制度规范,新制度催生新动能。一是推行党建+标准化模式。大力推进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罗庄区委党建工作“1+N”质量标准体系为抓手,修订完善主题党日、党务公开、党员联系群众等党建八项制度和农村党组织工作质量标准,建立“八制度一标准”落实台账,做到操作标准、流程清晰、管理规范,不断提升党组织工作质量,2018年、2019年社区党委连续两年被评为“5星”村级党组织。二是创新网格化+服务模式。社区党委坚持把罗庄区“党建引领、民呼我应”社会治理体系和便民服务机制相结合,按照户数和街巷分布划分5个微网格,配备10名网格员,把梳理汇总的村级10个方面38项便民服务事项以分派和认领的方式分流到网格员和党员手中,按村民需求,限时办结。通过构建“民需有人问、民事有人管、民困有人帮、民忧有人解”网格化为民服务机制,最大限度对接群众需求,有效提高了村级社会治理能力。2019年,累计为民办理服务事项300余件,解决突出问题35个,群众满意率98.5 %。三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社区党委组织村干部分工逐户宣传动员,广泛征求村民意见,聚焦反映强烈的垃圾乱放、道路损毁、违法建筑等突出问题,按照“易记、易懂、易行”原则,结合民族村特点,制定出台10条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包括爱党拥军、环境卫生、违建管控、平安建设、家畜管理等事项,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大家相互监督、共同遵守。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在党员群众大会上进行通报并公示,取消其在村里的各项优惠待遇,村规民约“约”出了议事好风气,养成了自治好习惯,营造了民主好氛围。在环境综合整治中,村民主动参与清理柴草杂物,拆除占道亭棚60余个、垃圾堆200多个,清理门前树木800余棵,自始至终没有一人提出补助要求,也没有出现一次上访行为。

(三)强根+铸魂并重,推动文化融合。针对村内各种矛盾积聚、多种思想交汇的现状,社区党委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从阵地引领、文化挖掘、活动支撑等方面入手,推动回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乡村文化软实力汇聚起社会正能量。一是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建好用好“一馆一站一校一寺”文化阵地。建设民族特色村史馆,组织编纂《花埠圈志》,传承和保护花埠圈历史文化。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承办罗庄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宣讲11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优化整合回民学校,新配备校长1名、公办教师5名,探索促进民族融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清真寺管理委员会换届选举,开展宪法及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清真寺活动,不断引导宗教健康发展,发挥正能量,积极促进民族团结。二是倡树时代文明新风。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推选出新一届红白理事会,率先开展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开展群众文化惠民活动,开展临沂市书法协会送文化、惠民电影放映、全民阅读、文艺宣传等活动。深化“星级文明户”、寻找“最美家庭”、评选“乡村好青年”、表彰“好媳妇”“好婆婆”等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着力挖掘好典型,引领新风尚。近年来,该社区已有6人被评为“罗庄好人”,有3人评为“罗庄区乡村好青年”。

(四)经济+民生带动,增强发展后劲。社区党委以解决集体经济造血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为着力点,坚持因村施策,储备一揽子项目、发展一批产业、打造一个品牌,实现集体增收和民生保障的双赢,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一是实施整村开发工程。立足打造“江北最美民族特色村居”的目标,坚持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理念,围绕民俗、清真食品、旅游、商业等支柱产业,加强产业项目谋划,储备了一批包括现代生态农业和花海基地田园综合体、特色美食一条街、农贸商业综合体、牛羊交易市场等在内的产业项目,目前牛羊交易市场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可实现集体年增收16.5万元,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村集体收入可实现过千万元。二是兜住民生保障底线。实施乡村环境整治,先后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硬化道路7.3万平方米,新增绿化2.3万平方米,疏通沟渠1.2万米,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聚焦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为24名大学生发放奖学金9.2万元,提高并发放退休老干部补助4.56万元,协调医疗服务下乡,组织健康查体、扶贫义诊907人次,为518名70岁以上老人发放福利18万元,摸排并修缮村内危房4户,帮助20户困难户解决问题35个,切实让群众感受到了村庄发展带来的实惠。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