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努力推动首都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努力推动首都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准确表述了我们党始终坚守的奋斗目标。国有企业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应当在践行初心使命中走在前列。京投公司作为市管特殊功能类国有企业,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时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转化为首都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作为公司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行动。同时,建设交通强国、推进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三件大事”“三大攻坚战”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工作的新形势、新部署对轨道交通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要求。

在此背景下,首都轨道交通应当探索符合新形势新要求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把握发展的关键环节和主体内容,从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着手,加快建设“四个轨道交通”,即人民的轨道交通,首都的轨道交通,智慧的轨道交通,融合的轨道交通。

一、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人民的轨道交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守初心,就是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北京这个超大型城市而言,虽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公共交通,治理城市拥堵,但交通拥堵的现象仍然未能得到根本缓解,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是加强超大城市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轨道交通占北京城市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已经超过50%,成为维护城市运行、服务市民出行的重要途径。

作为以轨道交通及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为主要任务的国有企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将“为民服务解难题”作为重要目标,多渠道、多层次了解市民对轨道交通出行的新需求、新期待,针对当前轨道交通运力相对不足、换乘还不够便利、服务水平不够等问题,以服务人民群众便捷出行为根本导向,着力建设“人民的轨道交通”。

主要任务是,根据全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从总体规划上优化轨道交通线网层次,对既有线网进行改造提升,打通线网瓶颈。采用多种方式逐步提升地铁运力,针对人口密集的居住区、生活区和城市重点功能区、重点发展区域、主要商圈等区域,进一步降低百万行车公里故障率、单位距离行程时间,加大力度提升轨道交通运力,最大限度缓解交通压力。针对部分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距离偏大、换乘时间偏长的问题,妥善研究解决办法,不断提高500米范围内的站点覆盖率,改进换乘方式,提供更为便捷的交通换乘服务。要以现代智能技术为主要支撑,加快完善轨道交通应急调度、诱导乘客、人脸识别、信息发布服务平台和二维码乘车系统,提供更加便利的乘车服务。此外,注重轨道交通与公交、汽车、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的有机融合,构建便捷的接驳系统,不断加大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份额,为市民提供兼具安全性、便利性、高效性、舒适性的通勤选择。

二、履行国有企业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建设“首都的轨道交通”

从北京自身来看,在“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抓好“三件大事”、打赢“三大攻坚战”中,轨道交通及与其相关的综合管廊、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承担着重要的支撑服务功能,轨道交通应当更加体现服务首都的战略定位;从更大空间范围来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北京处于京津冀大交通圈的核心位置,应当打造轨道交通的“首善标准”“首都名片”,更好地担负起联通、辐射区域轨道交通的任务。

在这种宏观背景下,特殊功能类国有企业践行初心使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提高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布局,实现轨道交通从“线随人走”到“人随线走”的转变,发挥轨道交通对人群流向、产业布局、商业发展、城市格局的引领作用,以服务新时期首都发展战略、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主要目标,进一步找准定位,着力建设“首都的轨道交通”。

主要任务是,以京投公司参与投资设立的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为主要平台,规划和建设具备前瞻性、兼容性、系统性的京津冀轨道交通网络,尽快实现城际铁路、市郊铁路网覆盖京津冀主要发展轴,国铁网络干线基本建成,形成级配合理、互联互通的京津冀立体交通新格局。以促进北京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优化为目标,推进轨道交通里程、质量、技术和管理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水平;科学合理规划和建设区域快线(市郊铁路),推进轨道交通支持新城建设,支撑中心城人口疏解,减轻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做好城市副中心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高水平建设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着力实现副中心重点功能区之间的有效连接。此外,以轨道交通沿线为骨架,统筹做好冬奥会、世园会、大兴国际机场综合管廊建设及运营维护相关工作,服务首都发展大局。

三、以技术创新为重要支撑,建设“智慧的轨道交通”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北京已经建成超大规模、超大承载量的轨道交通网,难以依靠传统理念和方式管理和运行,必须进行理念、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果,提高轨道交通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聚焦首都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聚焦轨道交通智能化建设的关键领域,按照《北京智慧轨道交通发展行动(2019-2022)》,着力建设“智慧的轨道交通”。

主要任务是,依托“一个智慧轨道交通中心”构建数据中心、云平台、基础承载网络三类智慧地铁基础平台,依托“一批示范工程”覆盖新建线、在建线、既有线改造、指挥中心,依托“一套智慧地铁标准体系”统一智慧地铁建设标准,最终打造智慧的全出行链乘客服务系统、增强调度指挥高效协同能力的智能车辆/设备运行、提升维修维护效率的智能车辆/设备维护、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建设、提高列车运行效率及乘客舒适度的智慧制造共五类智慧地铁应用体系。经过几年努力,建成智慧出行、智慧管理、智慧装备的轨道交通体系,形成一批引领行业的技术标准、行业规范。

四、努力担当服务城市发展职责,建设“融合的轨道交通”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北京城市规划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市委在主题教育期间强调,要牢牢把握“首都”二字,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发展,以“城”的更高水平发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这些重要指示在指明城市发展方向的同时,也为轨道交通规划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事轨道交通规划与发展的国有企业践行初心使命,就要把握主题主线,强化学习、强化理解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市委安排部署,按照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思路,着力建设“融合的轨道交通”。

主要任务是,推动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紧密融合,推动轨道交通相关的资源、产业、设施与城市紧密融合,引导轨道交通沿线人口和产业有序布局。大力发展TOD模式,统筹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土地一二级联动开发、物业经营管理,促进城市活力中心科学布局,建成一批依托轨道交通车辆段的“智慧社区”“城市客厅”、活力微中心、轨道沿线“TOD职住平衡生态圈”,完善地下商业和周边商圈业态,打造各具特色、多元化、多业态融合的城市综合体,提高轨道交通与便民设施的功能融合、与周边慢行系统的交通融合、与周边的景观融合。推动多制式轨道交通线网有机融合,形成国有铁路、城际铁路、区域快线、地铁“四网融合”的格局。通过建设“融合地铁”,推动轨道交通在城市科学布局、有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经过起步、缓慢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历史阶段,首都轨道交通步入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新时期新要求,京投公司要进一步将上级精神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守初心、担使命,按照建设“四个轨道交通”的思路,推动首都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为首都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