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动新时代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北京地铁是中国地铁的摇篮,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迎来了由大变强的新时代。

一、深刻领会、全面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在近十年国际地铁协会CoMET KPI年度对标中,北京地铁的综合业绩排名始终处于前几名。下一步如何发展,需要我们在认真研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轨道交通重要指示和《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视察,作出重要指示:“要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轨道交通特别是地铁,安全保障制度一定要严密,安全检查措施一定要严格,安全运行工作一定要严谨。”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大兴机场线视察,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北京要继续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始终保持国际最先进水平,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和目标。作为首都地铁人站在首都地铁50年发展的基础上,要努力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二)深刻领会《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建设交通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既为我们描绘了顶层设计,又为我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谋划好企业未来发展,加快推进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交通强国做出重要贡献。

(三)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必须紧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步伐,不断完善企业治理体系,提升企业治理能力,更好地推进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

二、推动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回顾50年,站在新起点,立足新时代,推进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城市轨道交通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交通“先行官”定位,以助力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四个服务”水平提升为主线,以提升首都地铁安全服务保障能力及质量效益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化“一流人才队伍、一流技术装备、一流治理能力、一流理念文化”构成的“四轮驱动”,加快推进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打造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和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六型地铁”,实现CoMET KPI指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强支撑。

三、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强化“四轮驱动”

(一)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争创国际最先进水平,必须首先打造一支世界一流的人才队伍。重点是要创新人才培养选拔、吸引凝聚机制,抓紧出台人才制度和政策,建设人才高地;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打造一支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特别是战略科技人才,是我们从跟跑到领跑所需的稀缺人才;打造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懂技术会管理求创新、忠诚干净担当的企业家队伍。

(二)科学技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争创国际最先进水平,必须有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重点是要强化创新意识,前瞻性研究把握技术发展战略,创新建立“政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研发体制,研发出满足新时代城轨运营新模式所需要的新系统新技术新装备。要以北斗和EUHT(5G)为基础,加快推进地铁运营管理和服务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打造由智能客服、智能运行、智能维护、智能管理构成的智慧地铁新模式,建设智慧地铁示范工程。

(三)管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争创国际最先进水平,必须有世界一流的管理水平。重点是要创新和推进企业(集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市场机制有效、所属企业有活力、集团监管有度。不断完善企业(集团)组织领导体系、责任体系、制度体系和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各级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企业(集团)运行机制、内部市场化竞争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和深化文化管理,推进运用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提升企业(集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四)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争创国际最先进水平,必须有先进理念引领和文化支撑。重点是要强化理念创新、理念引领,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的企业文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实现“六型地铁”文化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显化于物。

四、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打造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和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六型地铁”

更加重视质量效益、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共治精治法治,以提高安全服务保障能力和质量效益为重点,构建智能客服、智能运行、智能维护、智能管理的地铁运营新模式,打造国际最先进的“六型地铁”。

(一)突出安全可靠、长治久安,建设“平安型地铁”。按照由“人、机、环、管”四大要素和“治、控、救”三道防线组成的矩阵式安全控制体系,补短板、强弱项、提水平,重点是强化共治精治。强化共治理念,深化推进由企业单方面管理向携手各参与主体共同治理转变,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乘客志愿者“随手做志愿”的优势和作用,实现平安地铁志愿服务全天候、全覆盖、无盲区。强化精治理念,着力推进地铁运行、维护、管理智能化,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全息智能感知这一基础性工程,加快运用北斗空间数字化技术推进运营现场管理精细化,加快落实智慧快速安检新模式,实现安检快捷化、精细化。

(二)突出需求导向、改进服务,建设“人文型地铁”。重点是构建“轨道上的都市生活”,梳理新时代乘客服务新需求,推进乘客出行服务自助化智能化无障化便捷化、增值服务生活化便利化,满足乘客新时代高品质服务需求。加快推进北京地铁运营服务优化提升工作,更加注重既有线网改造提升,实现“多、快、好、省”目标。加快制定和实施北京地铁公共文化建设规划,同步推出具有北京地铁特色并深受乘客喜爱的文创产品,满足乘客新时代精神文化需求,把地铁打造成为“流动的博物馆、文明的暖客厅”。

(三)突出提高运力、方便快捷,建设“高效型地铁”。重点是打破设计常规和管理界限,推进网络化资源共享,提升网络运输能力,解决站外限流、站台滞留和车内拥挤等乘客痛点问题;推进地铁运行快速化,采取开行大站快车、缩短站停时间等措施,提高地铁旅行速度;改造优化地铁网络,推进地铁网络不同线路间的互连互通、跨线运营;推进“多网融合”,优化地铁与公交、铁路、民航之间的换乘衔接和联程联运,推进地铁与市域(郊)铁路的直连直通,提高地铁网络辐射范围和铁路通勤化水平。

(四)突出低耗环保、节约集约,建设“节约型地铁”。重点是要创新网络化运营思路,优化网络化资源配置,按照运力和运量相匹配,精准高效投放运力,既满足客流量较大区段的运力需要,又减少客流量较小区段的运力浪费,实现降本增效。依托智能化运营新模式和减员增效奖励机制,推进运营生产组织流程再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并降低电耗、水耗及其他运营成本。加快推进物资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精细化,大力推进物资集中采购和配送,有效降低物耗成本。研究采取技术措施,降低列车振动和噪声,改善地下和车厢内空气质量。提高地铁绿色出行比例,为缓解地面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五)突出文明共建、共治法治,建设“法治型地铁”。重点是深化地铁文明行业建设,深入开展文明乘车、文明乘梯、文明刷卡、文明安检等文明品牌活动,引导广大乘客共建共享地铁文明,打造文明舒心的站、车秩序和乘车环境。强化法治理念,营造法治氛围,严格执法,纠正违反乘车规定的行为。加强乘客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地铁诚信乘客数据库,对违反北京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条例和乘客守则的失信行为加强社会联合惩戒。

(六)突出智慧引领、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地铁”。重点是强化理念创新,用新思想新理念引领新行动,解决新课题,突破发展新瓶颈。推进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等技术,建设具有一定自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持续进化的智慧地铁。特别是要加快推进运营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构建智能客服、智能运行、智能维护、智能管理新运营模式。

五、推动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把握好几个关系

城轨交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与我国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推进城轨运营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握好几个关系。

(一)把握好城轨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无论城轨交通建设还是运营,都需要有相应的经济实力给予支撑,这也是城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北京地铁的建设速度、规模和技术水平与北京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既不能脱离经济去谈建设和运营服务的高标准、高质量,更不能以牺牲应有的建设和运营服务标准而减少应有的资金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城轨交通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升城轨运营质量和效益。

(二)把握好城轨交通与城市社会发展的关系。城轨交通本身就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流动社会(“轨道上的流动社会”),是城市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来自城市社会的广大乘客是“轨道上的流动社会”的主角。他既是城轨运营服务对象,又是参与城轨运营服务的重要主体,其行为直接影响运营最小行车间隔、站停时间、站车秩序和安全运营。因此,城轨运营服务水平与城市社会文明特别是与“轨道上的流动社会”的文明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建设城轨交通文明,并使之成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也因此,必须转变企业单方面管理的理念,引导广大乘客参与城轨交通治理,实现共治共建共享城轨交通文明,共同推进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

(三)把握好城轨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关系。城轨交通一般是跟着客流走,城市空间形态和人口分布决定着城轨线路走向和线网规模。还有一种模式,那就是城轨交通先行,由轨道交通引领城市空间形态和人口布局;这是由于城轨交通具有巨大社会效益,对其车站周边的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此,必须处理好城轨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城轨交通“先行官”作用,助力城市(群)规划的实现。另一方面,应同时做好城轨交通站点周围的城市建设和人口分布规划,使城轨交通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把握好城轨交通与技术发展的关系。城轨交通车辆设备设施的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轨运营质量效益。因此,推动城轨运营高质量发展,必须突出城轨运营需求,建立“政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发体系,推进技术进步;建立运营需求决定技术设备设施的设计、建造和投资的运营主导型建设模式,避免影响城轨运营质量效益。与此同时,不是技术越先进越好,采用的必须是成熟定型、基层员工能掌握、方便乘客使用、同运营管理相适应的先进技术。

(五)把握好城轨交通发展与政府监管的关系。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监管与支持,但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是更多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当在主导城轨交通战略性、基础性技术研发、统筹制定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协调推进“多网融合”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在监管方面,应更多监管好市场,而对于企业应进一步简政放权,由直接干预运营管理的微观管理转变为基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指标评价宏观监管,以更好地推进城轨运营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