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艺的人民性及其未来发展

网络文艺的人民性及其未来发展

【摘要】文艺的人民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网络文艺作为一种大众文艺,是文艺人民性得以呈现的天然土壤。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应当做到发挥艺术个性与满足社会需要相结合、加强文艺创新与锻造文艺精品相结合、反映人民生活与激发社会正能量相结合、坚持行业自律与加强制度监管相结合。

【关键词】社会主义文艺 文艺的人民性 网络文艺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发展网络文艺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应有之义,首要目标便是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方面,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网络文艺生成于世俗化和消费化的大众文化平台,由大众决定其产生、传播和反馈,具有人民性的天然优势。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文艺人民性的独特优势,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网络文艺是呈现文艺人民性的天然土壤

网络文艺的人民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无门槛准入,有利于全民广泛参与。网络作为一个巨大的开放空间,具有包容、平等、自由的特征,其匿名性身份准入缩小甚至消解了创作者之间的阶层差异,网络传播技术赋予个体发布作品的自由,充分调动广大网民的参与热情。其二是多重参与主体,有利于全民积极参与。互联网传播方式的独特技术优势,使信息可以共时性地进行传递和发布。多重写作主体的共时存在,也意味着同一文本也可以由多个主体共同完成。这不仅消弭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界限,还扩大了群众的创作参与度和积极性。

网络文艺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网络文艺作为一种群众文艺,能够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一,网络文艺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其海量的图像符号以动态、多维而又直观的呈现方式使人们在阅读时实现声音、文字、图像的实时融合,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其二,网络文艺满足人民群众自由表达的需求。网络创作的动机大多源于人民群众的表达愿望,其内容大多数反映自身情感和生存状态,是民众自我激情和想象力的释放,直接满足了民众自由表达的诉求,符合马克思主义文艺追求人自由自觉生命本质的价值取向。

网络文艺更易接受人民的评判。一方面,网络文艺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市场孕育出的新型文艺形态,文艺作品的消费主体仍然是广大人民群众,它的意义只有通过人民群众的鉴赏和评判来凸显。另一方面,网络批评直接开创大众参与、实时评论的话语空间。广大人民群众可以用丰富的生活化、趣味化语言进行点评,自由通俗地表达个人观点。批评者抛开现实身份的约束,不仅能畅所欲言,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敢说话、说真话的热情。

资本主导的网络文艺生产场域容易引发人文价值缺失,消解话语表达理性

自由书写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网络话语的表达理性。网络文艺写作主体和话语内容得到空前的解放,是真正自由和开放的表达空间。网络匿名性使主体尽情宣泄现实生活里无法表达出来的自我欲望,但他们过度重视自我表现和感官享受,标榜“先锋文艺”“探索文艺”,对“生命冲动”“性本能”“潜意识”以及“原欲”大肆进行描绘,侵蚀了良好的网络生态。

类型书写导致网络文艺作品内容质量欠佳。类型化作品是文艺个性的自由发挥,却也带来种种弊端。一方面,类型化作品数量和质量水平失衡,单一陈旧的形式、陈词滥调的反复咀嚼,复制化、同质化内容的抄袭模仿,很难让人民群众产生认同。另一方面,大量类型化产品脱离现实和群众,是作者想象力发散的自发产物。数量众多的类型化作品缺乏现实基础,情节雷同、结构相似、内容单一,难以产生较强的现实吸引力和关注度。

资本主导生产场域引发人文价值的缺失。当前的网络文艺市场已形成全方位市场化运营和完整产业链的生产模式,网络文艺产品的海量生产一定程度刺激了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网络文艺创作需求和阅读快感。但一些网络文艺生产者日益将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作为主要动机,将“唯点击率”和“眼球效应”作为终极目标,使网络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被实物的使用价值所代替,失去原有的人文品格。一些类型化网络文艺作品不仅线上点击量高居不下,甚至还被改编成影视剧作品,戏说和歪曲历史,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不符合社会主义文艺人民性的价值构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记录我国改革与发展的生动故事

发挥艺术个性与满足社会需要相结合。艺术个性是审美主体在进行创作性活动时独特的审美反映,也是艺术作品区别于他人的重要特征。艺术个性和风格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结底是由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所决定的。因此,艺术个性的实现必须要融入到创作个体的社会性中。文艺的个性化创作只有从现实和人民中获取创作的源泉,才能真正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实现艺术个性与风格的丰富多彩。

加强文艺创新与锻造文艺精品相结合。能体现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的网络文艺作品必然是可以产生美感、兼具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文艺精品。在数字化媒介引领的文化转型新形势下,要想锻造为人民喜爱的网络文艺精品,必须要“提升文艺创新空间,让互联网和新媒体成为文艺创新的新舞台”,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本内容创新。在保持艺术内核的前提下,借助技术手段对其实现新的审美创造,深化网络文艺作品的人文审美内涵。二是文化产业创新。一方面需要优化网络文化产业链,丰富多层次文化产业项目,另一方面应大胆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项目的先进成果,结合我国网络文化具体特点和文化传统,实现创新性改造和转化。三是理论范式创新。社会主义的网络文艺理论要更加关注日常生活世界,深入对当前消费文化、大众娱乐、图像文化等群众文化心理的研究。转变对当代网络文艺的研究方法,开展对网络文艺跨学科、跨领域以及不同形态的综合研究。

反映人民生活和激发社会正能量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提倡的文艺真实性原则,要求“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一方面,人民群众才是现实生活的主体,对于现实生活的表现程度越深入,越接近广大人民群众真实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文艺欣赏实际上是一种双向交流的审美实践活动,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从作者的创作中感知生活、关照生活,进而引发共鸣。因此,网络文艺需要全面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社会主义网络文艺需要记录我国改革与发展的生动故事,既要展现社会主义时代风尚,又要关注普通人民的日常生活,通过他们来多维度展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社会主义正能量。

坚持行业自律与加强制度监管相结合。行业自律是指树立主体的观念自觉,确保其在网络交往和互动时对自身行为有道德约束,并遵守公共秩序。具体说来,网络文艺主体一是要提高自身的原创能力,从自身出发杜绝文艺作品的机械复制与拼贴,必须扎根现实和群众中去找寻新的题材和内容;二是要重视社会效益。网络文艺主体必须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正义意识和批判精神,杜绝传播并坚决抵制具有不良道德意识和价值观的文艺作品。三是建立健全网络文艺监督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健全网络著作权法和知识产权规范,明晰各产权主体的责任与义务;进一步完善网络文艺评价体系,通过合理的奖惩制度和保障机制,加强对网络文艺市场的正面引导与管理。

(作者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年。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