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后继乏人“短板”决胜脱贫攻坚

补齐后继乏人“短板”决胜脱贫攻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加强组织领导是保证”,要加强贫困村“两委”建设,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好村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贫困村党组织是引领本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战斗堡垒。解决好贫困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的组织力,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实施乡村振兴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保障。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力量,贫困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贫困农村得到贯彻执行,能否密切干群关系,能否巩固党在农村的基层政权。实践证明,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建设,补齐党组织后继乏人的短板弱项,是做好贫困农村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强乡村治理、决胜脱贫攻坚的战略需要。

健全县级备案机制,选优配强“领头雁”。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机制,坚持“三个提级”,将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资格由“双签字”提级为联系乡镇的县领导审核把关、任职资格由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提级为常委会议审议、无合适人选的村提级由县乡机关选派党组织书记,高标准、高要求选好带头人。深化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通过选拔后备干部、引回能人党员、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任职等方式,着力从“后备力量储备、选任标准、动态调整、跟踪培养、规范管理、履职监督、待遇保障、绩效考核”等方面,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质量和水平,着力打造一支党性强、能力强的村党组织“领头雁”队伍。

建立县级联审机制,夯实壮大“矩阵雁”。常态化建立村“两委”成员候选人县级联审机制,坚持“三个突出”,把好人选质量关。突出政治标准,明确曾受过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正在被审查调查侦查、受撤销党内职务及以上党纪处分、涉黑涉恶等对象,把政治上不可靠、品行上不服众的人挡在门外。突出能力素质,注重把年纪轻、学历高,带头和带领能力强、发展和服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推选为村“两委”成员。突出综合表现,由组织部门同纪委监委、民政、政法、审计、信访等部门,聚焦政治素质、个人品行、履职能力、群众基础4个方面,对村“两委”成员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全面考察、县级联审、提级把关。

落实蹲苗培养机制,精心培育“候群雁”。建立“双推双考双定双调”机制,按照党员群众自我推荐、党组织推荐程序,县乡统筹考“德”、乡村联动考“能”,定人帮带、定向培养的标准,遵循县域统筹调度、乡域统一调配的原则,大力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针对村级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学历低化、能力弱化及村干部培养选拔难等问题,探索实施“村干部候任制”,有目的、有计划地物色、储备一批“候任村干部”,从中培养人才、发现人才、挑选人才,做到选优汰劣、优进劣出、好中选优,着力从机制上破解贫困村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将培养成熟、能胜任工作、有发展潜力的候任村干部及时补选进村“两委”成员,为农村培育一支有潜力的“候雁群”工作队伍。

完善全程纪实机制,激活组织“幼雏雁”。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全程纪实制度,规范党员发展纪实内容清单,建立发展党员工作全程纪实手册,通过全程介入、跟踪监管手段,详实记录党员发展的每个阶段步骤,实现“一人一档、一事一记、一步一审”。全面完善党员管理全程纪实制度,严格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建设“四铁”党员队伍,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扎实做好农村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坚持把支部主题党日作为引导党员聚力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实行交纳党费、重温入党誓词、诵读党章、集中学习、组织生活、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特色实践等“八事联动”程序,重点学习脱贫攻坚战略、政策、方法,把脱贫攻坚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党员先锋指数评定的重要内容,重点讨论脱贫攻坚项目、问题、对策,重点公开脱贫攻坚资金、进展、决议,通过小型组织生活会的形式组织党员进行自评、互评、点评,让党员作用发挥在平常。(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0/0723/1094326.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宣恩县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赵一頔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