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正在吉林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让我们14亿人民、9000多万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很好地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创业难,守业更难,守住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读史知史”中走好创业守业路,是党和国家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深切期盼和严格要求。用好历史思维、历史眼光、历史担当,深化对党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宝贵经验的理解认知,让干部群众的核心价值、能动优势持续汇聚起来、凸显出来。
用历史思维构建创业“精神标识”,为守牢初心“举旗定向”。党史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课,为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守初心、砥砺初心提供根本遵循。“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深学真用历史思维,牢牢掌握革命先辈站稳创业第一线时“安业民、平天下”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畅通创业渠道、珍惜创业成果、领航创业浪潮的“精神标识”,高擎为民旗帜、把稳为政之舵。要学会从识变应变、求新求变的历史“百科全书”中深化党员政治属性,树立崇高理想,保持高尚追求,在对自我归纳和总结中汲取经验、增长智慧,为开创事业新局面、取得事业新发展指引方向、增进动能。要准确把握历史“回头看”和“向前进”的辩证关系,以“创业终由道力强”为主要抓手,在为民谋事、用心干事、笃志成事中经风雨见世面,持续提升干事定力和创业干劲,凝聚多方合力,打造干事创业“新高地”。
用历史眼光开拓守业“干事装备”,为践行使命“立柱架梁”。创业难,守业更难,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开拓守业的重要途径,广大党员干部在筑牢“四梁八柱”的同时必须要抓住“培养历史眼光”这个关键点。守业作为治国安邦的集中体现,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广泛形成“守业先守心”“守业有靶向”的基本导向,找准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节点,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备足准确研判、科学谋划、分析对比等各类“装备”,在风浪考验中时刻保持清醒、积攒力量。要在守业上有创举、见心意,深谙“最好的守业是创业”之道,常怀忧党之心、压实为党之责、砥砺强党之志,让干事成果守得住、立得牢、用得着。
用历史担当激活干部“标杆管理”,为守常通达“丰润血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党员干部作为勇立潮头的先锋队、智囊团,应在立根铸魂中守住成果、在创新突破中贡献智慧,激活干事创业“一池春水”。一方面,能者上、优者奖的“标杆”导向为描绘创业守业路提供正确行动指南,也加固加深了军民、干群之间鱼水之情和血肉联系。要深刻认识历史赋予的重任重托,在经受考验、战胜困难、发展壮大的进步轨迹中,深化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恪守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携手并进的人民情怀。另一方面,党史、新中国史生动讲述了一代代革命者创业守业的中国故事,广大干事者饱含深思、备受鼓舞。要广泛弘扬历史知往鉴今、资政育人的综合优势,在厚植“文化沃土”中增强底气、在运筹全局战略上赢得主动,“守”住干事宗旨,“达”到服务目标,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始终靠前站位、奋勇争先。
纵观我们党近百年走过的路,就是在攻坚克难中找机遇、在守正创新中求突破。走好创业守业路,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教育中既不“忘国忧”,还要“解民愁”,与群众一道同心同向、与时偕行,定能踏平坎坷成大道。(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0/0724/1094493.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淮南市大通区大通街道党工委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