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能力建设

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能力建设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党治国理政所处时代环境的重大判断,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治国理政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的现实依据。时代在变,党治国理政能力建设的内涵与要求也在改变。立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运行效能的相关重要论述,新时代加强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建设需要着力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建设。

提高驾驭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能力

经济新常态命题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开始告别过去高速增长模式,而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并呈现出许多阶段性特征和状态。驾驭经济发展新常态,首先需要把握“新常态”的基本特点,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国家经济发展理念与思路,实现由追求高速发展到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大力推进“区块链”的发展实践,都是党应对经济新常态所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一是要正确研判国家经济发展新态势。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状态,而且这一状态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速度调整变化既受到外在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是经济发展自身的震荡调节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对此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发展的信心,同时利用这一时机,解决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

二是要努力推进经济的结构转型升级。要善于直面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客观分析现阶段经济结构性矛盾,以及经济发展自身周期性波动规律,适时调整发展思路,找到影响经济运行的阶段性问题和潜在性风险,并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障国家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三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惯性思维。改变发展思路与范式,切实以创新发展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创新发展,需要以发展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核心,不断追求发展的质量与综合效益,让促进经济发展与增强国际经济竞争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协同。

提高构建党内政治新生态的能力

党内政治生态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内生态,它是以政党意识形态、政党制度、政党成员、党内生活以及党内政治运行基本规则为主要构成的党内政治形态及其基本状态的呈现。党内政治新生态显然是基于生态理论的一种阐释和追求,是党内生活有序、活力与和谐状态的高度概括。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洁净的党内政治生态,是党的旺盛生机的动力源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条件。构建党内政治新生态已经成为当下党的建设的一个中心话题和全面从严治党的目标指向。

党内政治新生态包含了“净化”“优化”及“重塑”三个基本步骤与递进层面。“净化”着眼于对党内消极腐败等非正常现象的“矫正”,“优化”是对净化之后党内整体状态的提升,而“重塑”则显示为对一种全新状态的追求与构建。显然,这一全新状态并不建立在否定既有秩序之上,而是对党的建设适应新形势、新需求、新使命的强调,是切实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高党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的重要保证。

新生态的构建既是作为实践主体的党组织与党员个体的互动过程,也是作为构建客体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优化过程,同时还是构建目标与构建手段的交互过程,这实际明确了构建实践的技术要领,即党内政治新生态构建与国家宏观政治新生态构建相协同、党组织新生态构建与党员新状态构建相协同、新生态的目标构建与新生态评价体系构建相协同、新生态的非常态措施与常态化长效机制构建相协同。

提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

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要素,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社会和谐体现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的理想社会状态,其实质就是消除一切不和谐因素,创造促进和保障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指向,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对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人生出彩机会,以及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了历史性作用,也为提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离开发展谈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显然是无本之木。我们强调的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是基于全面小康社会之上的,高质量与高层次的。因此,丰富的物质基础不可或缺。

二是促进社会利益分配公平的能力。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点,离开利益公平的社会公平是虚伪的,也是不存在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以及由此衍生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等,都是基于共享发展理念之上的利益公平实践安排。

三是社会观念的引导能力。中国的改革发展是基于非均衡发展路径设计之上的。由于多方面原因,社会上存在着贫富差距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显然是发展中的问题,通过改进和完善相关制度可以加以解决,但它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公平的相对性,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按劳分配原则,体现的是鼓励多劳多得与兼顾公平的统一性。因此,我们需要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利益差距问题,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劳动所得。同时,鼓励先富群体以各种方式带动和帮助后富群体,增进相互理解和包容,促进社会群体利益和谐。

提高应对国际治理格局发展变化的能力

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审大势、谋大局、成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风格。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一方面,世界力量多极化、世界发展多中心化的大趋势,使得既有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深刻调整在所难免;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复杂和深层次的原因,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构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尤其是2015年以来,逆全球化思潮、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与霸凌主义,以及地区争端、宗教文化冲突、国际恐怖主义,等等,增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不确定性,对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建构,都提出了前所未有挑战。如何有效应对外部挑战,把握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促进国际治理新秩序建构的同时,切实维护好国家发展利益,是对党统筹“两个发展大局”能力的巨大考验。

一是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定对外开放的信心。积极投身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发展的宝贵经验。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和挑战,对外开放的大门要始终敞开、更加敞开。

二是找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对接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设想,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实现利益对接、发展对接、命运对接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共建“一带一路”的丰硕实践成果,正在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认可,其共振效应日益体现。因此,积极协同沿“带”沿“路”国家发展,以各种方式参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发展,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推进当地发展所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是积极伸张正义,促进世界和谐发展。进入新时代,秉承大国责任和大国担当,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始终站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立场,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智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伸张正义,既要有斗争勇气,更要有斗争本领,还要把握高超的斗争技巧,在斗争中求和谐,在和谐中求发展。

(作者系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