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视域

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视域

提要: 问题是时代声音,目标是奋斗方向。问题导向中的“导向”是一个动态的、向着目标前行的过程,因而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是相统一的。

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导向、工作导向。

问题导向和宽广视角相统一,体现用宽广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和课题。

问题是时代的口号和声音,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强调坚持、强化和突出问题导向,反映了鲜明的问题意识。学习和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问题导向,是我们进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逻辑大厦的重要路径,也是我们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视域。

坚持时代精神,科学地回答时代提出的课题,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意识、问题导向的集中体现。时代是与问题相连的,犹如“时代是出卷人”的提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导向就是要回答“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成熟于科学地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从邓小平理论到科学发展观回答和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问题意识、问题链体现的问题导向,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重大时代课题,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重大政治问题,例如《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三是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例如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问题导向,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从世界观的角度看, 它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立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它展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光芒。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重视和强调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我们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等。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对协调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解决我国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它表达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思想路线问题。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开篇中明确把实事求是列入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问题导向,体现了若干统一。

一是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问题是时代声音,目标是奋斗方向。问题导向中的“导向”是一个动态的、向着目标前行的过程,因而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是相统一的。提出、分析、研究问题不是目的,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以寻求确定性为指向,即目标导向,通过不断解决问题而渐次达到目标。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是着力点和着眼点的关系,即问题导向以问题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以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目标导向以目标为着眼点,在统筹谋划、顶层设计上下功夫,以增强计划性和方向性。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又体现现实和未然、实然和应然的关系,即问题导向侧重解决现实问题,目标导向侧重实现美好理想,既坚持立足实际又坚持为了实现美好理想的目标导向。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又把目标导向与“目标引领”等相并论,体现导向力、引领力。

二是问题导向和工作导向相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价值导向、工作导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一以贯之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从开篇的十九大报告4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到19个专题单列一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专题,至最后一篇提出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逻辑起点和逻辑归宿。其实,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四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选录的4篇文章的标题,《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体现了“为什么人”问题,“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反映了“靠什么人的问题”,而“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忠于人民的升华,体现了思想家是思想的载体,反映了思想魅力和人格力量,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品格。

三是问题导向和宽广视角相统一。自觉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也是一种能力,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具有宽广的视野,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视野问题,早在30多年前的1989年1月,就提出“拓宽视野”,并且经常把问题与视角、视野相联系,“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这里“历史和现实相贯通”主要指历史视角,是纵向比较、自我比较;“国际和国内相关联”主要是指国际视角,是横向比较,因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体现着哲学的党性,毛泽东认为:“哲学的党性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问题导向和宽广视角相统一,体现用宽广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和课题。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最后一篇的时间是2020年1月13日,这说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随着时代、实践和认识的发展在继续书写。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把国际视野与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相贯通,“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这里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就蕴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自己两年多前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提出的“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之问,并以宽广视角给出了常态性、持续的问答。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