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综合> 正文

曹洪欣:构建中西医优势互补的公共卫生体系(2)

三是强化中医药的特色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近十几年来,我国在中医药人才防疫队伍建设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面对突发疫情,队伍建设仍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提高:

第一,重视人文和医学的融合。医文融合是科学发展的方向,因为人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和人体的融合,要整体调理,要注重天人相应、形神统一。

第二,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们要把握几千年中医防治疫病的理论,包括伤寒辨证论治方法,温病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论治方法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做到会看病、能看好病。

第三.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要完善中西医优势互补,对某些重症要中西药并用,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培训。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我国公共卫生专业在条件、机制、方法和技术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如果真正的把中医的优势发挥起来,还需要让这些专业人员适当了解中医文化、中医知识,以及一些用得上、见效快的中医药的方法。

第四,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时明确提出,“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现在全国中医药发展处于水平参差不齐的状态。比如,广东等省打造中医药大省、强省;但有的地方中医药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需要靠什么?靠法律、机制的保障。无论是中央政府各部门,还是地方各省、市、县,都要加强顶层设计。比如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从组织领导层层推进,对于提高中医药的应急和救治能力,保障中医药服务民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科学认识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作用

评价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作用应科学而严谨,过分夸大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而不恰当的评价又会损坏中医药的形象。

(一)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作用

根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中的数据显示,中医药参与救治确诊病例达到92%,总有效率在90%以上,卫计委发布的几版的国家防治方案中,从第三个方案开始每个方案中都有中医药的详细内容,形成治疗新冠肺炎的“中国方案”。

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在密切接触人群和疑似病人,包括群防群治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按照白皮书得出的结论:轻型、普通型,中医药有明显优势,直接中医药干预就能治愈;重型、危重型中西药参与,中医药能及时地发挥作用。国家中药管理局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等部门提出的以“三方三药”为代表,针对不同类型肺炎的中成药和中医药的治疗方案,无论是在大样本的研究、临床数据统计,还是在有效降低发病率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特别是中医药在促进核酸转阴、 IGG转阴方面有明显效果,根据临床统计,最快的两天到三天在临床上就转阴了。当然,还需要密切观察、隔离,避免复阳的情况。但是在总体提高治愈率、加强恢复期的康复方面,中医药都有着特殊作用。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为湖北的医务人员、患病人员进行康复治疗中,中医药对心肌损伤、肾损伤、肝损伤,包括皮疹的康复都十分有效。

(二)为什么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能发挥作用

中医几千年防治疫病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医能防治新冠肺炎等突发流行性疾病的基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突发流行传染性疾病属中医“瘟疫”“疫病”等范畴。中医认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在 SARS期间,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的研究员系统分析我国文献记载的555次疫病,创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分析我国历代疫病流行年、地域、疫情,在历史上每次疫病防治中,中医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东汉末年,疫病流行,形势非常严峻。张仲景曾经说过,“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意思是从建安纪年以来,一家200多人死了150多口,而且这150多口多数都是伤寒。于是张仲景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把古人的经验和防治经验结合起来,著成了《伤寒杂病论》,创制了六经辨证、脏腑辨证。辨证论的方法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所以在汉代的时候,虽然疫病高发,但是人口保持了稳定。

到了明末清初,瘟疫流行更加频繁。我们算了一下,大概每十年就有一次疫病流行,到明清时期更频繁,每五六年就一次疫病流行。在疫病流行频繁时期,我国仍能够保证人口增长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中医理论,中医对疫病的认知模式是中医药发挥作用的关键。

责任编辑:马中豪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