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王小广:“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新发展格局(2)

“十四五”是一个攻坚期,刚才主要讲了国内的一些困难,那么外部环境也不乐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动荡”是不稳定,“变革”指还是有机会的。我们往往认为变革是好事,比如技术变革。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提出三个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里的“变革”实际上特指科技,即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变革对我们的发展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东西。就国际环境来讲,“十四五”时期我们可能会面临很多逆风逆水的情况,而且压力会越来越大。

世界经济具有周期性的规律,20年繁荣,20年调整,40年一个轮回。19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引起了世界经济大萧条。1970年代的美元危机,加上全球的石油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处在一种紊乱的状况,整体增长速度比较低。再往后延伸40年就到了2010年代,现在我们马上要进入2020年代,就是这一阶段的第二个十年,经济发展也不是很太平,但慢慢开始向好的趋势调整。按照经济周期的规律,最差的情况已经过去了,但是现在又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第二个低潮。这个低潮可能对未来五年的世界经济造成较大影响,但对再后面的五年可能影响不大。上面三个时间节点是经济调整期,那么繁荣期是什么时候呢?20世纪10年代是美国、西方经济大繁荣时代的开始,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也是繁荣期,按照周期推算,2030年世界经济会得到比较好的发展。我们认为世界经济应该不会逃脱这个规律性的变化。

现在整个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我们说这种大变局一百年才遇一次,往前推100年,百年前的大变局中,处在核心地位的谁?是美国。今天处在核心地位的是谁?应该是中国。现在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比如经济影响力。我们每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贫困人口减少的贡献率也是最高的。我们的新增消费需求有很多,除了石油等自然资源、能源外,还增加了对奢侈品和一些服务业的需求。我们在很多方面的需求增量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技术方面,有一部分技术达到了引领地位。

大变局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风险和挑战,可概括为三个低

一是低增长。这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二是低通胀。低通胀乍看影响不大,但如果资产价格高,可能会有问题。资产价格看什么?看股市的价格。股市价格高对实际生活不一定有太大的负影响。我们经常说财富效应,就是资本市场的虚拟财富增长较快导致实际消费采取一种扩张的态势。三是低利率。现在利率水平低到了什么程度?欧洲国家的利率最低出现了负数,这违背了经济学的最基本规律——民意利率不能为负。在中国不可能出现负利率,因为那样的话再也不可能有人在银行存款了。实际上还有一个低,这个低是比较好的,叫低失业。如果这四个低在未来五年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稳定出现,也许是未来经济发展可以达到的一种最佳状态。但这样的状况很难稳定,现在经济学家们都在担心三低的演化,首先,低通胀有可能变成负通胀,即通货紧缩,经济成为死水一潭,这种情况比通货膨胀难治理的多。价格负增长意味着价格机制的失效,价格涨起来又跌就是有效,只涨不跌、只跌不涨都是无效。比如房价只涨不跌就无效。所以不要认为价格绝对稳定就好,或者低好,高不好。有时候低也不好,负的更不好。经济学、金融学上讲流动性陷阱,就是货币政策在刺激需求、拉动投资上的作用失效了。如果经济三低继续演化,世界经济就成了一潭死水。中国当然不能变成死水,如果中国经济变成死水,世界就会迎来至暗的时刻,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出现这样极端化的情况。

现在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与40年前是不一样的,我认为也不能太悲观。为什么这么讲?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第四次产业革命产生的巨大产能会在全球形成非常大的推动力。一方面是技术进步提高了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是收入增加和消费需求上升,形成了比较良性、稳定的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态势。二是与40年前相比,我们现在的就业形势比较好。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但疫情暴发之前的一段时间,全世界的就业情况都比较良好。包括美国的失业率都创下了50年来新低。我们国家的失业率降到了5%左右,可以说是达到了充分就业的水平。所以不管是从全球还是中国来看,就业的整体情况都是不错的。出现这种局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带来了各种就业新业态,创新创业活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简单给大家描绘一下中国经济未来十五年或二十年的发展前景。“十四五”时期是面临挑战的五年,是历史交汇期,我们只有解决了创新、需求、循环不畅和体制机制障碍这四个瓶颈问题,才能奠定未来中国新经济的基础。中国新经济真正出现可能要等到十年以后。“十四五”是困难重重又充满机遇的五年,面临的问题非常严峻,只要过好这关键的五年,“十五五”就有希望出现重大转机。未来十年,如果我们按照期望构筑的新发展格局能基本成型,那么再下一个十年将是非常辉煌的。我认为2030年代中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高繁荣期,这个高繁荣不是指高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可能稍有回升,但主要是经济质量效益的提高,形成报酬递增的态势。我们的经济形态会越来越像发达国家那样,形成主要靠创新、效益提升、人力资本和内需潜力的不断释放的高质量发展的经济。

二、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的四大决定力量

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论述,我们已经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发展的决定因素发生了深刻变化。

1、扩大内需或国内大循环作用显著增强

在一段时间里,我们是比较依赖外需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外需对GDP的贡献最高时超过了4%,也就是说,没有外需,经济增长速度要放慢4个百分点。但未来我国一定是靠内需的,过去的大部分时间说靠内需,主要是指中间需求,指靠投资和积累,通过为未来生产更多的产品来满足未来的需要。而现在的内需是靠消费的直接拉动,投资拉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幅减少。假如“十四五”时期经济增长是5%,我预计消费增长占4%左右,投资增长占1%左右,净出口只占很少一部分。

2、创新很重要,且最关键

前面列表说明了现在工业发展、经济增长处于困境中,出现了报酬递减的现象。造成报酬递减的原因就是增长不主要依赖创新,而是依赖于各种要素的不断投入增加,我们称之为要素驱动或投资驱动。按照这种驱动方式发展下去,就会出现报酬递减,如要打破这一规律,就必须做出提高创新能力的改变。中国唯有形成创新驱动型经济才可以解决许多产业效益低的问题。

3、区域经济发展作用重要性提高

区域是国家整体的一部分,但区域和区域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领先的区域起到先导性作用,成为创新中心、经济增长的龙头。从这个角度看,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到8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再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的印发,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战略同之前的“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大战略一起,形成了一个区域大发展的格局。这些区域,特别是由区域带动的城市群,将会在中国未来的创新协调开放发展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没有区域经济龙头的推动,整体经济不可能出现突破,所以区域经济很重要。

国际竞争实际上是各个国家区域之间的竞争,是大都市、城市群的竞争。如果一个国家的一些城市群能成为世界型创新中心,那这些城市群就能引领这个国家和世界的发展。中国过去是发展产业,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搞重化工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采取比较优势战略,搞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加工产业;然后又搞高科技产业。我们的产业经济搞得很成功,但是现在不能光靠产业,还要会经营区域。区域经济把产业包括了进来,是真正的发展原动力。

4.宏观领域结构性改革

现在改革的七梁八柱已经布置好了,有些方面得到了深化,取得了突破。我认为宏观改革比较关键,税收改革、金融改革是现在改革的重中之重。税制和金融结构、体制不改,整体效益低和国民经济循环不畅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我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转变,标志着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两步走”战略安排趋向成熟。“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战略支撑,其意义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新“两步走”战略安排的“魂”。

从革命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今天,每个历史时期我们都采取了相应的战略。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战略。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前的29年时间,我们实施的是重工业优先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到2008年,最迟到2012结束,这一阶段是要发挥比较优势。我们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那就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进行出口。这个出口从战略上叫“国际大循环”。发挥劳动力便宜、过剩程度高的优势,再加上生产规模大,我们生产的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非常有竞争力。今天我们的战略必须要做调整,建立新的优势,要进行资源升级,靠创新来驱动发展。相应地要采取新的发展战略,就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发展格局。

第二,构建新发展格局使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有了最重要的抓手。

构建新发展格局有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里特别强调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达不到现代化强国的要求,这是战略的目标部分。另外,战略还有发展方向的问题。要向哪里发展?我们要的是高质量发展,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体现的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怎样实现这个发展?发展手段是什么?就是“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再加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七大战略”,即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及前面讲到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战略,还有“中国制造2025”等等。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由这些战略组成的总战略里好像缺了一个东西,总思路有了,围绕着什么重点干,总目标、总任务、方向也定了,但是没有抓手,没有像农村包围城市、重工业优先、国际大循环这样的东西。我们强调要重视创新、重视内需,但总感觉不够集中,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样才能让总战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使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有了最重要的抓手。我们要抓大循环里创新、需求,还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等几个关键点。这个抓手把一切理得非常清楚,围绕国内大循环主体,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内外一体的发展格局,这样我们的经济就能得到飞跃式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抓新发展格局这个关键点,而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第三,确立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使新发展阶段宏观调控有了新的重要抓手。

我国宏观调控是围绕国民经济循环来管理的,这是一种按照需求来管理的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创造了需求管理加结构改革的新的宏观调控框架。那么未来的宏观调控是什么?是增长加结构加循环。循环将作为宏观调控的指标、工具和手段丰满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所以我认为宏观经济管理可以在新发展格局上得到更大的提高,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