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杜祥琬:从“无废城市”走向“无废社会” ——艰巨而美丽的事业(4)

四、“无社会”从“无城市”做起

“无废社会”的内涵并不是指没有废物产生,而是要通过创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去构建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的体系,把产生的废物通过分类资源化,让其得到再生利用,并且还要动员全民参与,从源头对废物进行减量和分类。只有整个社会建立了良好的废物循环利用体系,我们才能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共赢。建设“无废社会”首先要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还要有机地继承和集成创新,让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更加智能、高效。此外“无废社会”一定是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我认为,“无废社会”是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志,也是社会进步必然要达到的目标。“无废社会”的实现需要长期地探索和实践。第一步可以从“无废城市”的试点开始。“无废城市”的新发展理念是要通过绿色发展方式,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继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的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并且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无废城市”的发展模式。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目标体系总体框架下,围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提出了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59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置、保障能力、群众获得感。为了建设好“无废城市”试点,还要有四个支撑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监督体系。

“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的任务有六条:第一条,做好顶层设计。第二条,工业生产要绿色环保,工业固体废物要贮存处置好。第三条,农业也要进行绿色生产,对主要的农业废物要全量利用。第四条,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第五条,加强危险废物管控。第六条,激发市场活力,培育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我们可以建设低碳家庭,但不能说建设“无废家庭”。因为家庭这个单位太小了,不能进行垃圾焚烧。“无废城市”必须具备一定规模,“无废城市”试点就是要从体制、模式上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进而创造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模式。从“无废城市”走向“无废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大方向,第一,要构建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体系。第二,要创新生产模式。第三要创新生活模式。第四要建设“无废社会”的治理体系。

构建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体系,首先要从源头减量,严格分类资源化,最后充分地循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都表明了分类做得越充分,废物资源化的效率就越高。垃圾的分类,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分法,有按照干湿垃圾分类的,有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的。比如奥地利将垃圾分六类,日本将垃圾分八类。其实分类不一定要统一,主要看垃圾怎么去资源化利用。有垃圾处理能力的地区就分得细一点,垃圾处理能力差一点的地区可以分得粗一点。其实,不管垃圾怎么分类,大家都要秉承绿色低碳、自然简约的生活理念,还要有一个适度消费的理念。此外,固体废物还可以回收利用,让废物变为工艺品,这张图就显示了一些作品。

杜祥琬插图5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