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杜祥琬:从“无废城市”走向“无废社会” ——艰巨而美丽的事业(6)

六、“无废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在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在这时对垃圾处理作出统筹部署,有助于资源回收利用、改善人居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无废城市”的建设。“无废城市”建设是长期努力的过程,但是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地走,这条路是能走得通的。“无废城市”建设要把制度的硬约束和文化的软约束结合起来。这一次“11+5”的“无废城市”试点时间只有两年,两年后让“11+5”的试点城市和地区变为“无废城市”的难度还很大,我们需要一点点摸索经验,争取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模式,供别的地方参考。

“无废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有三个时期:第一,2019-2025年为探索期;第二,2025-2035年为推广期;第三,2035-2050年为全面实现期。“无废城市”的建设如果没有几十年努力是做不好的。在探索期中,我们要初步形成“无废”理念,并且还要总结一套初步的经验。在推广期中,我们要让“无废”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形成比较成熟的“无废城市”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在全面实现期,我们要基本建成“无废社会”。

要达成“无废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就要加强顶层设计。首先要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此外,还要将其纳入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让它变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要进一步夯实基础,包括制度基础、监管标准等。在具体操作中,还要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来帮助我们取得经验。

从“无废城市”走向“无废社会”是一个美丽的事业,更是一个艰巨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会碰到多重问题。比如技术问题、资金问题、管理问题、社会问题。此外,还会涉及深层次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大家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会用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如果碰到困难就退缩,就走过场,是做不好这件事的。我相信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史册上,将留下大家的辛劳和贡献。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