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之路(2)

走好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之路(2)

2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两场仗的成效既相互影响,又共同决定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意义重大。越是到了要啃“硬骨头”的攻坚冲刺阶段,就越需要我们拿出决心、干劲与智慧,在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之间找到一条科学有效的发展之路。

这条科学有效之路,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云南独龙江、湘西十八洞村、重庆武隆山区等贫困地区,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人居环境得到整治,山清水秀,产业落地,带来就业,外出务工的人纷纷返乡,贫困地区在观光旅游、生态康养、特色农产品等方面的发展潜能逐渐被激活,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供给能力增强,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生态扶贫之路越走越宽。这些新发展理念在脱贫攻坚战中的生动诠释和深刻实践证明,好的生态环境自有含金量,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扶贫大有可为。我们既不能像以往一样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也不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由斩断贫困区的发展之路,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实行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的协调发展开放发展,还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挖掘生态优势,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让生态持续释放红利,将绿水青山科学、稳定地转化为贫困户口袋里的“金山银山”,源源不断为脱贫致富注入稳定、可持续的新动力,让脱贫成果更丰硕、更牢靠,让贫困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

这条科学有效之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基础上,要把工作重心转换到稳定脱贫质量、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等工作上来。一是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政策,巩固脱贫成果,保证稳定脱贫。二是总结脱贫攻坚的经验和教训,并将一些好的经验运用到其他工作中去,如村庄治理、驻村帮扶、产业发展、监督考核等方面的经验。三是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要从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发展转向以乡村振兴引领经济发展转变,在体制机制、监督考核等方面进行衔接,并在工作重点、工作方法等方面实现转换,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产业发展,使产业扶贫转向产业振兴。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再次就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最新部署,强调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落实“四个不摘”,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深入研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是对脱贫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新要求,必须坚决贯彻落实。

这条科学有效之路,是精准扶贫题中的必有之义。精准,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更是一种务实的工作方法。对于脱贫攻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翻山越岭,辗转来到湖南湘西的十八洞村,表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十八洞村拍了电影后,更是远近闻名,他们正瞄准建设“中国最美乡村”,努力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升级版”。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精准”的重要性。他常用生动的比喻阐述“精准”: “下一番‘绣花’功夫”,“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而要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多次提及“精准”。其中,第五个专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几乎篇篇强调“精准”。打好脱贫攻坚战,成败在于精准。他要求领导干部要掌握精准脱贫方法论,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能力。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