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文山会海先校正考评标尺

治文山会海先校正考评标尺

时至岁末,有记者调查发现,总结年度工作时,形式主义依然是基层工作者吐槽的焦点。开不完的会、填不完的表、写不完的材料,有干部坦言,“现在检查还是看会议记录,好像没开会就是没干活一样。”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狠刹四风取得了相当成效,但不少党员干部反映,文山会海现象并没有根本解决,还时有“回潮”之势,而究其原因,与考评机制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开会部署、文件传达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却也因其便于留痕,很大程度被当作了考评工作的唯一标准,以至于形成了工作好坏只看会议频率、材料厚度的倾向。另一方面,层层开会、多头发文外,考评工作的“婆婆”太多,且不同部门对材料整理、台账报送、留痕检查各有一套标准,连记录格式、纸簿样式都有五花八门的“讲究”……基层工作本就琐碎复杂,如此一来,干部们更会焦头烂额。

“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就现实来看,一些党员干部似乎离了开会发文,就不知道该如何推进工作,更有甚者,直接将此视作工作的完成。要么以“我开会了、我发文了”表达重视,要么以名目繁多的检查象征“已经落实”,出现了“今天播种、明天催粮”“从群里来、到群里去”等形式主义新变种。这里头固然有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方法不多的问题,但只求“对上负责”的心理,显然是更为根本的驱动。将“花拳绣腿”当成工作,将“领导满意”作为政绩,形式主义的恶性循环,极大挤压了干实事的空间。

刹住文山会海、根治形式主义,要对“下”减负,更得对“上”用药。作为作风建设的风向标,上级领导机关应瞄准“病灶”,勇于向自己“开刀”,率先根治思想顽疾、改变工作方式。“安排”也好,“部署”也罢,要少些想当然、拍脑门,多考虑基层工作的实际,帮助基层减少无谓的重复劳动。而从长远来看,防止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是关键。“纸上论不出英雄”,将工作本身的完成度、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干部工作的“硬指标”,才能树立起崇尚实绩、鼓励实干的正确导向。

“基层干部呼吁减负,绝不是害怕辛苦,而是希望累得值得、忙得有意义。”“十四五”开篇在即,任务繁重艰巨,我们更要紧盯形式主义的老问题和新表现,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从桎梏中解脱出来,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