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李克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3)

三、如何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必须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居于领导地位,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摆在第一位的。公民权力是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政治生活不只党员领导干部才有,所有公民都有。

第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16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党政机关对依法治国的充分理解是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关键和重点,尤其要重视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

第三,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深化改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不断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

第二件事是转变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放权是阶梯式的,中央放到地方,地方接着往下放。我们现在讲的事业单位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放权,一个是监管。对于主管机关下放的权力怎么来使用,要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方法。是不是一个领导全管了?有的事业单位很大,可能上万人,如何发挥中层的积极性?一些权力应该下放到中层,还有一些该下放到基层。一个团队、一个项目组,我们不能让它出现权力悬空,到某一个环节就不下放了,所以这是一个台阶式的改革。对于监管,还有其他一些难以判定的事项,比如绩效,应该按照真实可行的方案实行。

第三件事是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

第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行改革,宣传很重要,我们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讲老百姓能从改革中得到的实惠和好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有很多办法,不能简单地靠强制力,应更多引导人民群众共同遵守和维护秩序。

第五,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能力,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这就是对权力的制约。  

干部管理的核心在哪里?实际上就是两句话:防止坏人当权,防止当权者变坏。为此,必须完善监督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个“制度”必须是能够严格执行的制度,这样才能控制住权力。

第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强和完善政府治理大数据、智能化技术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政府服务的精准性、简约化和快速反应能力。但是在一些比较严肃的场合,不宜滥用机器人,因为现在的机器人还达不到精准人机对话的程度。

第七,提高政府服务窗口水平。老百姓通过政府服务窗口办事,所以窗口服务工作人员的态度直接影响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调查显示,老百姓对政府工作的要求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工作效率。当然,和蔼可亲也很重要,这一点更多是要求政府工作人员不要在工作中带有个人情绪。搞形式主义功利倾向,把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奖金挂钩,可能效果不佳。提高政府服务窗口的服务水平,还是要从本质上使工作人员明白其代表了政府形象,耐心对待顾客具有非凡意义。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马中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