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三农”情怀 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厚植“三农”情怀 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农业生产,推进农村改革和乡村建设。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目前,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如何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巩固脱贫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社会稳,农民富则百姓富。“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正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金钥匙,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各地要立足地方实际,把握地方特色,发挥区位优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促进农业新发展、焕发农村新面貌、展示农民新气象,为推动城乡融合,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扎实基础。

科技赋能,促进农业新发展。国家之尊,农业为大;社会之基,农业为首。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关键性、基础性产业。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首先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业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打造系统有效的农业产业生态。要坚持科技兴农,依托科学技术为农业发展赋能,从种子的选用、幼苗的培育、浇灌、养护等方面着手,指导农民科学种植、精细管理,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双提升”“双突破”。要重点抓好创新引领、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的农业特色品牌,实现特色产业创新发展,走好产业振兴之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生态振兴,焕发农村新面貌。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新农村主要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方面。各地要以“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为建设主线,加大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力度,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农村的村容村貌,提升乡村的生态底色,绘就美丽宜居的家园。同时,要根据各地自身的山水肌理、文化底蕴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竞争优势,避免千篇一律的乡村建设模式,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实现美丽乡村的蝶变。

以文化人,展示农民新气象。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新型农民必须要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不仅要“鼓口袋”,更要“富脑袋”。一方面,我们要聚焦本地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多人力资源保障,激发农民致富的内生动力,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农民更好更快地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力度,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文化教育活动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活动,引导村民破除陈规陋习,远离封建迷信,践行文明新风,为群众送上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让文明之花飞入寻常百姓家。

农业稳则天下安。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乡村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握好时代的“接力棒”,始终把“三农”工作装在心中、扛在肩上、落到实处,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0/1225/1111782.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赵一頔校对:刘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