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交通+”新动力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释放“交通+”新动力 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2月3日下午,在贵州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看望乡亲们。山下蜿蜒着玉带,山间盘绕着银练。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依靠乌江生态资源与通村公路“二十八道拐”,山里的苗家小寨旧貌换了新颜。

要想富,先修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交通扶贫,全力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2012年至2019年,贫困地区新改建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约5.9万公里,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坚实保障。

截至2020年9月,我国已经基本完成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和通客车的“两通”任务。对于农村地区而言,硬化村组路、入户路,基本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覆盖,建设普通国道、国家高速公路,不仅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让农村地区与全国大市场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激活了农业发展潜力,释放了农民消费潜力,改善了农民生活。随着交通“大动脉”的畅通,“交通+”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继续在城乡间双向流动、高效运转,持续为乡村振兴构建新格局注入新动力。

“交通+特色农业+电商”,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打通交通“大动脉”的辐射效应就是现代流通体系的网络在乡村地区的全面铺开,大大提高了市场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并且随着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产销联盟形成长期合作,多形式、多途径的流通服务体系健全完善,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流动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为农产品“飞”出山村、“飞”进城市创造了更多可能。未来,我们要巧借“交通+”注入的新活力,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品牌,以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为辅助,真正让乡村发展腾飞起来。

“交通+文化+旅游”,创造乡村振兴新模式。“交通+”带来的新变化还有让“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奇山异景成为新时代的旅游胜地、网红景点,让农村群众吃上了“生态饭”“文化饭”“旅游饭”。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精神文化的需求,四通八达的交通为人民群众创造了“诗和远方”的途径,需求也正在以更强劲的力量拉动供给,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各级党员干部要继续充分发挥“交通+”创造的便利条件,开创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绿水青山、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让民宿产业、非遗文化、生态观光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交通+就业+公益岗位”,构筑乡村振兴新基础。“交通+”在全方位释放着提振经济,推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作用。截至2020年8月底,全国共设置农村公路相关就业岗位66.8万多个,其中公益性岗位27万多个。无论是道路的巡查路面、平整路肩、排除积水,还是快递收发,这些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都优先向农村群众倾斜,为乡村振兴筑牢了基础。随着道路的继续通达,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将迎来新变化、新机遇,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更加密切联系群众,深入挖掘“交通+”带来的新特征、新需求,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让乡村振兴的基本盘更加稳固。

打通交通“大动脉”,让乡村“进得来、出得去、行得通、走得畅”,提升亿万农民的生活品质。随着农村公路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必将更好地造福人民。(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1/0204/1116874.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赵一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