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

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2-0074-04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大学文化主要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高校党组织与大学文化建设存在着必然联系,高校党组织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解决大学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离不开高校党组织的正确指引。开展大学文化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高校党组织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必然性。

准确把握党组织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党组织对于把握大学文化建设方向,提升大学文化建设质量,促进文化建设项目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文化建设项目的意识形态安全性起到坚实的保障作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与弘扬者”,高校党组织引领大学文化建设既是自身职责所在,也是把握文化建设前进方向,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党组织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

把握大学文化建设发展方向。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代表和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教育指明了方向,大学文化建设同样应遵循这一方向。高校党组织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需求,确保大学文化建设方向的正确性,大学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校党组织的方向引领与把握。

推动大学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校党组织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指导监督、系统推进的作用。完善的体制机制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在高校党组织的引领下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大学文化建设执行和监督体制机制,能够提升大学文化建设效率,推动大学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在高校党组织的有效监督与系统推进下,大学文化建设能更好融入师生的学习工作以及价值观塑造。

促进一张蓝图绘到底。高校党组织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的作用。加强顶层设计是引领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大学文化建设项目种类繁多,需要高校党组织规划好建什么、谁来建以及建成什么样,增加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明确规划变更的“底线”和“红线”,保持定力、一以贯之。高校党组织顶层设计与有序推进的大学文化建设形成合力,能有效提升大学文化建设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确保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的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是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点,大学文化建设的意识形态安全是大学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借助文化育人无形的特点,通过网络等载体形式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向师生传递西方多元文化价值观,容易造成一些师生盲目崇拜国外文化,失去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高校党组织通过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能够有效应对西方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渗透与冲击,不断坚定师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大学文化建设的意识形态安全与高校党组织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监管息息相关,大学文化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校党组织的直接监管。

深刻分析大学文化建设实践中的难点痛点

大学文化建设需求多元难以统一。在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文化建设意见征集工作存在着征集广泛性难控制、意见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难把握等问题。意见征集工作往往通过线上线下同时展开的方式进行。线上意见征集平台一般通过微信投票等方式进行,但存在着样本量小、参与度不高的问题;线下意见征集往往存在着会议流于形式,师生座谈会的意见未有效落实,所征集的意见与师生的实际想法存在出入等问题。通过对所征集的意见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大学文化建设服务对象的需求难以统一。此外,以服务对象的单项需求为导向,一味满足型的大学文化建设方式,不能实现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高校党组织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是决策。决策结果直接关系到大学文化建设工作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是否有利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一个好的决策既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了解民意,又需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效形成需求合力。

大学文化建设工作协调推进难度大。大学文化建设需要上下联动、多部门联合、全员参与式地共同推进。然而,在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学校顶层设计长期议而不决,职能部门权责交叉、责任推诿,部门与部门之间协调性与联动性不足……这些问题导致文化建设项目落实难、推进慢、质量差。同时,大学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往往缺乏长效化、系统化的协调推进机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难以一抓到底的问题。大学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党委领导班子科学制定工作目标,扎实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上下联动,持之以恒一抓到底,这样才能有效达到文化建设的预期效果,防止文化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走形变样、半途而废。

大学文化建设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全员文化育人意识不足,文化育人机制不健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高校加强文化建设,树立全员文化育人意识,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际的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协同部门或配合部门存在着对文化育人不够重视、全员文化育人意识不强、教职工主动参与性不高等问题,导致文化建设任务主要由牵头部门完成。树立全员文化育人意识是构建健全文化育人机制的前提。二是监督监管机制与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文化建设工作,参与的部门交叉性强,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常规的监督监管模式与考核评价方式由于对象的多样性很难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根据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监督监管机制、完善文化建设工作综合考核与评价方式十分必要。三是信息反馈机制有待建立。在大学文化建设实践中发现,多数高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仅仅为了完成文化建设任务与目标而开展工作,在文化建设项目落实落地后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与评价机制,文化建设项目的实际效果与师生的实际需求与预期目标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文化建设项目实效性不强。

强化高校党组织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正确把握方向,做好大学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首先,高校党组织应牢牢把握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需求以及党和国家对大学文化发展方向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底蕴,用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丰富大学文化建设内涵,助推学校内涵式发展。其次,高校党组织对大学文化建设方向的把握要满足学校师生的文化需求。一方面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搭建线上线下意见征集平台。通过以微信、微博等移动社交媒体以及大数据信息分析处理系统为主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充分了解师生、校友等群体的意见建议,引入新兴媒体平台,创新意见征集的话语表达方式,提升意见征集形式与内容的新颖性与吸引力,扩大样本量,增进师生参与度。线下平台要充分发挥各二级单位党组织的作用,组织召开文化建设意见征集会,收集整理在校师生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要加强对意见征集工作开展过程的监督,做好随机抽样检查工作。将抽样检查结果与工作绩效考核挂钩,确保征集意见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满足学校师生的文化需求并不是单向度的满足,更需要创设性地引领。高校党组织应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在校园内创设先进文化宣传教育阵地,打造先进文化品牌,吸引先进文化消费群体。如:在学校博物馆等场所增设VR技术文化体验,突破传统的时空界限,促进师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现代化技术应用的文化魅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满足师生对新型文化消费的需求,创设新的文化引领模式,把握住大学文化建设以及文化价值观塑造的方向。

借鉴街乡治理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是基层治理机制的创新与发展,是解决基层治理中部门间工作协调难的有效举措。高校党组织在引领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街乡基层治理的先进经验,开拓创新文化建设“吹哨”机制,解决职能部门责任推诿、联动性不足的问题。党委领导班子应赋予“哨声”应有的力量,当学校吹响文化建设需求的“哨声”时,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应第一时间报到,为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支持,形成合力。学校成立由党委直接领导的大学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大学文化建设项目开展。领导小组的成立要科学有效,既要保证决策科学性,又能保证执行有效性。领导小组成员应由校领导与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构成,定期召开大学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对文化建设问题进行决策,协调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着力解决文化建设项目长期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的问题。同时,领导小组应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和经验性的工作总结,从而解决文化建设工作不能一抓到底的问题。要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和实际需求制定详细的年度计划,进行任务分解,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实施,确保年度计划落细落实。在重点时段对工作进展进行阶段性总结与反馈,在总结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为后续文化建设相关工作积累先进经验,从而促使大学文化建设工作形成一个有序的逻辑系统,推进文化建设工作科学有序地开展。

完善文化建设工作机制,确保文化建设成果落地见效。首先,文化建设机制的完善要在全员育人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学文化建设具有潜移默化影响人的作用,是隐性教育的重要方式,学校党委应充分重视文化建设,并引导推动全校教职员工重视文化建设,促进全员树立文化育人意识,为完善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在文化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监督监管机制。大学文化建设既需要各相关部门和学院的积极配合,也需要接触不同的“施工”单位。由于相关单位重视程度、工作质量存在差异,导致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高校党组织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建设项目、参与工作的不同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监督监管机制,加强过程管理,推动监督监管机制制度化、实效化。最后,在文化建设项目结束后,要做好工作的考核评价。在考核评价中,既要根据文化建设项目的最终效果来考核文化建设相关单位和人员,又要充分考虑文化建设项目的“施工”周期、难度以及相关单位的配合度,多角度切入,构建多样化、激励性的考核标准与考核细则。在文化建设项目结束后及时做好项目效果评估与信息反馈工作,运用激励导向型模式,通过线上线下阶段性评选文化建设项目最佳成果、师生最喜欢的文化建设项目等,既提供适当的物质奖励,又与业绩考核挂钩,提高全员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升文化建设的效果。

(本文是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卢文忠,何春涛.底线思维下高校文化育人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3).

[6]蔡红生,魏倩倩.“守”与“变”:大学文化建设的二维审视[J].思想教育研究,2020,(11).

(作者简介:王文杰,北京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杨蕾,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俊伟,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