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创新“循环圈” 勇攀科技“新高峰”

打通创新“循环圈” 勇攀科技“新高峰”

2021年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强国之基,发展之势,创新是科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力。我们要在自主创新上探索突破,在机制体制改革上敢破敢立,在人才创新上同频共振,打通创新“循环圈”,勇攀科技“新高峰”。

探索突破,打通自主创新“主动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奋斗的基点是自力更生,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是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突破口,是从根本上提高国家科技经济竞争力,建设经济强国的有效途径。实现自主创新,重点在于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独立自主进行技术创新,变“依赖”为“独立”,变“被动”为“主动”,变“封闭”为“开放”,自主确立技术创新的方向和目标,自主选择技术创新的方式和方法,自主监控技术创新的进程和进度,形成满足自身需求的科技产品,获取技术创新成果,真正打通自主创新“主动脉”。

敢破敢立,下好体制改革“先手棋”。创新决定未来,改革关乎国运。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制度体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学配置科技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破固化的利益格局,改革僵化的体制,清除束缚体制的藩篱,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创新生态,释放高校、机构、企业、人才的创新活力。我们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完善科技治理机制为着力点,深化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科技创新系统化集成化优势。

同频共振,激发人才创新“新活力”。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创新的根基,科技创新关键就是要靠人才。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搭建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桥梁”,打通二者之间的“堵点”,打破学科与专业间的壁垒,实现跨学科教学,更新高校培养方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让高校人才与科创人才真正做到同频共振。扩宽人才培养渠道,在创新人才培养的广度、深度上下大力气,进一步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造就有国家民族使命担当、掌握未来的顶尖人才。

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面向“十四五”,紧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打通自主创新“主动脉”,下好体制改革“先手棋”,激发人才创新“新活力”,打通创新“循环圈”,勇攀科技“新高峰”,建成更加高效开放的创新体系,为我国跻身创新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保驾护航。(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1/0322/1121927.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科学技术协会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赵一頔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