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等教育提振乡村振兴底气

让高等教育提振乡村振兴底气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时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社会责任与国家使命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力点,自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发挥人才培养优势,蓄足乡村振兴“源头活水”。“农业依靠科技,科技依靠人才。”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态建设等,都离不开人才的引领和推动,而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师资、学科和教学资源优势。要开设以休闲农业、有机农业、乡村规划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振兴课程”,将乡村振兴纳入专业课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学农爱农情怀。要围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和新业态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做强新兴学科专业,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课程体系,全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发挥科学研究优势,点燃乡村振兴“智力引擎”。现代科学技术是乡村振兴的“引擎”。助力乡村振兴,就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形成“以科技促产业”的全面振兴格局。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理念,依托各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乡村振兴研究院等,从农产品的选育、栽培、种植、销售等各个环节入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打造农业产业“特色品牌”。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为主线,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新能源开发、减灾防灾、智慧农业、环境污染防控、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下功夫。探索“专家大院”“科技小院”“科技大篷车”等多种农业科技推广的新做法,加强农村政策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科技信息的服务,做连接农民与市场的“桥梁”,发挥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作用,引领乡村振兴“提质增速”。

发挥社会服务优势,推动乡村振兴“聚力赋能”。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要强化“三农”师资队伍建设,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三农”工作与职称评聘、绩效考核挂钩,完善科技人员投身乡村振兴的激励机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兼职创办企业,引导高校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要将高校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等创业资源注入农村,加强学生理论教育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改善农村创新创业生态。要搭建校地企共建平台,发挥高校、政府、企业等各社会要素资源优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推进农业领域政产学研等的合作,把新技术、新成果、新业态和新模式引入农业农村,实现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不断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基层培训服务,将高等院校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科技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深入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基层农技人员和乡村党员干部培训,盘活农村“存量”就地取“才”。

发挥文化传承优势,厚植乡村振兴“时代内涵”。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思想转变和文化传承是前提和基础,也是生生不竭的内在动力。为此,高校要担负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要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下基层活动、基层巡演活动等方式,把抽象的理论转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引导农民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挖掘和保护农耕文化遗产,加强对民俗文化、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研究,通过扶贫与扶志、扶智相互结合方式,打造一批集创意农业、乡村旅游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丰富乡村振兴文化内涵。(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1/0421/1125502.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赵一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