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辛向阳:迈向第二个百年的马克思主义行动纲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4)

(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内涵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我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二是我国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三是我国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四是我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五是我国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内涵展现了其具有的鲜明特征:既遵循了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遵循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更遵循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规律。2009年9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现代化的三大规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和时代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现代化三大规律的认识日益加深,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共同具有的普遍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特色、特点和气派。所有现代化国家都要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才能实现现代化,这是现代化的普遍特征。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特殊规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在哪里?

第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这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和平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我们的现代化绝不会像西方一样,通过殖民扩张的方式来实现。西方国家通过殖民扩张掠夺了大量财富,拿着这些钱办学校、企业、工厂,搞科研,甚至建议会大厦,这才为实现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独立,这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主权独立基础上的现代化,绝不会变成依附性的现代化。二战以后,很多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是靠依附其他国家,主权都不完整了。比如韩国,有3万美军一直在它的领土上,能说它是独立的现代化国家吗?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独立的现代化,而我们中国就要实现独立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要做到的“九个必须”,其中第五个是“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还是前所未有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赋予了人民军队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一定要保证国家主权安全,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也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因此,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是我们能否走通和平道路的关键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和本色。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全面协调推进的现代化。“协调”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再比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协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让二者相互推动、促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时提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其中,“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就包括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老百姓文明素质的提高、教育文化程度的提升,还有思想理论建设等。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一定有一大批能够影响世界的思想家、理论家,我们在培养思想家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思想家基本都在中国古代。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到,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2018年3月20日,他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到这五位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并增加了孙子、韩非子:“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我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墨子、孙子、韩非子等闻名于世的伟大思想巨匠”。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再次访问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他赠送了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马克龙介绍说,《论语》的早期翻译和导读曾对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给予启发。《论语导读》原著目前仅存两本,一本送给习近平主席,另一本存放在巴黎的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欧美很多思想家都深受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影响。比如哈耶克在《自由宪章》中强调的“自发秩序”理念就深受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2016年,我们在法国开过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一位法国教授引用了孙子的话:“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018年12月,我到德国进行学术交流。因为2018年刚好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所以我问对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关于马克思,他只讲了两句话,马克思是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在德国也是受人尊敬的。后来他说自己最喜欢孔子,并跟我讲了5分钟的孔子。

精神文明建设包含丰富的内容,在2016年5月17日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要强调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古代能成为文明强国,首先是因为有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文明强国一定是思想家辈出的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我国在本世纪中叶要建成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的一个特点,就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在“国际影响力”中,首先要重视的就是思想影响力,而扩大思想影响力,就需要思想家。因此到本世纪中叶,我们不仅要培养一大批伟大的科学家、企业家,还要培养出伟大的思想家、理论家。

第四,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国式现代化是这一史诗的继续。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消灭了几千年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必须从消灭封建制度开始,资本主义是这样,社会主义更是这样。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起就致力于消灭封建制度,在土地革命时期为取得抗战胜利施行减租减息,在抗战胜利后施行耕者有其田,在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广大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七亿亩土地,免除了过去每年要向地主缴纳约3000万吨粮食的苛重地租。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从根本上铲除了中国封建制度的根基,为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消灭了绝对贫困基础上进行的。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不消灭绝对贫困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的脱贫。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实现现代化扫清了一个巨大障碍。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更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人民民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前提。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群众在当家做主人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充分发扬人民创造性的现代化。新时代,我们要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