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边境民族地区的幸福生活

“解码”边境民族地区的幸福生活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的极大鼓舞。佤族自治县边境村作为新时代边境民族地区蜕变的“缩影”,完成幸福生活的华丽转身绝非偶然,而是具有深层次原因。

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是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的“主心骨”,是促进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保障。“国有界、疆有边”。边境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边境民族地区幸福生活历来都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边境民族地区发展跨进新时代。坚持听党话、跟党走,推动党建引领发展已成为边境民族地区发展的行动指南。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边境村党组织成为了有力的战斗堡垒,基于党组织引领,边境民族地区形成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地议事”的良好局面。党组织有力引导群众参与民族地区治理,促进了地区团结发展。边境民族地区的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也是推动发展的有力保障。在基层组织服务少数民族群众的“老支书们”,是民族地区发展的领头人。他们熟悉地区发展的基本实际,同时也坚定执行党的政策,在边境地区扛起了“红色大旗”,在践行为民初心和使命中带领民族地区群众发展致富。一面面红色的党旗在边境地区飘扬,书写着兴边富民的美好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主线。边境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域和民族特点。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和国家发展的“顶层设计”,并体现在国家治理的具体行动中。党的十九大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党章。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用脚步丈量边境民族地区,塞北草原、天山脚下、西南边陲、青藏高原……都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慰问干部群众的足迹,“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是对边境民族地区的承诺。新时代党和国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推动落实各项工作。在政策上,党和国家给予边境民族地区一定倾斜,补齐了地域发展的弱势短板,扎实推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在政策指引下,各民族地区结合实际,也出台了系列具体措施,以促进民生福祉为目标,在增强民族地区国家认同上下功夫,筑牢了地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落实精准脱贫是战略路径。落实精准脱贫方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招。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边境民族地区的幸福生活是在落实精准脱贫的过程中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谈到的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到2019年底,该县67个贫困村、4万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我国,像沧源佤族自治县一样的边境民族地区还有很多。伴随着2013年精准扶贫的提出,全国形成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机制,以及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政府、市场、社会互动,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互动的联动机制,加快了脱贫攻坚的步伐。边境民族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党和政府以外部帮扶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的方式,多措并举帮助贫困群众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着力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让边境民族地区群众迈上了小康生活的“快车道”。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但精准脱贫方略在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群众幸福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将永载史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边境民族地区党员干部群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大局中,仍需砥砺前行,在乡村振兴中促团结、谋发展,共同书写发展佳话。(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1/0823/1139757.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委组织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赵一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