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尹德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4)

(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

接下来,我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两方面,给大家整体概括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

1.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辽、金之前,北京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元代至清代,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有过多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大调整。1949年至1953年,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初步形成阶段。在1953年上报中央的第一份规划方案中,规划设计者们明确提出首都性质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还必须是大工业城市,同时提出将行政中心放在旧城内。1982年的总体规划明确北京的城市性质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没有提及经济中心,但强调经济发展要适应和服从城市性质的要求。1992年,总体规划把城市性质确定为:“北京是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2005年,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未来北京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国家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宜居城市”。

理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要立足北京的“四个中心”定位。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明确指出首都的城市战略定位是“四个中心”,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还提到,“表面看,北京的问题是人口过多带来的,其实深层次上是功能太多带来的。”就像老中医把脉一样,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北京大城市病的症结是“功能太多带来的”,也就是功能过载问题。要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就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对策。

随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很多水泥厂离开了北京,高高的水泥仓被留了下来,该怎么处理?是推掉重建,还是就地取材?地方领导灵机一动,利用水泥仓的密闭性将其改造成了年轻人特别喜欢的潜水俱乐部。现在我们强调减量、疏解,同时还要发展、维持城市的活力,就地取材进行改造就是维持城市活力的重要体现。

2018年8月25日,市委书记蔡奇就新首钢地区规划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强调要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赋予新首钢地区的定位,抓住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大机遇,着眼于完善长安街轴线的功能组织秩序,统筹保护利用工业遗存,充分挖掘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形成冬奥遗产,创造长安街西延线的新辉煌,为首钢百年厂房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迎接冬奥会,我们修建了首钢滑雪大跳台。大跳台不仅可以滑雪,未来还可以根据需求改造成滑水、滑草等更多项目场地。夜晚的大跳台灯光璀璨,就像一只“水晶鞋”,比赛时还会通过3D投影技术上演灯光秀,营造更加炫丽的视觉效果。滑雪大跳台下的广场区域可容纳8000余名观众,计划打造为新车发布会、音乐会、文化体育活动的举办场地,大跳台东南侧配套设施将改造为餐饮楼,为园区提供商业配套。未来观众自驾来首钢园内的滑雪大跳台观赛或游玩时,通过智能停车设备便能在45秒内迅速存车取车。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首都的功能定位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具有重要影响。首钢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的一种很好的实践。

2. 怎样建设首都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怎样建设北京”讲了八个重要问题:

第一,城市规划。要坚持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引领性作用,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对雄安新区的规划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即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北京的城市副中心到底该如何规划?比如说,通州副中心有张家湾古镇,这是北京市的其他区所没有的,我们要把与它相关的张家湾遗址、张家湾湿地公园融入规划中,打造出自己的特色,给每一个来到通州副中心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高标准来建设城市副中心,对坚持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引领性作用非常重要。未来,通州将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谱写新篇章。

第二,疏解非首都功能。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座谈会时的讲话中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牛鼻子”,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围绕迁得出去、落得下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在推进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如何疏解:坚持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

2015年4月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重点是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北京天意小商品批发市场、动物园批发市场、官园商品批发市场相继闭市,就体现了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要优先疏解出去。

疏解非首都功能最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就是通过科技创新、商务服务、文化创意、金融等来推动北京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把北京建设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重点抓第二产业的产业升级。按照规划,未来,一流的石化、航天航空合成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将会在河北落地。当然,这些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北京的教育和科研资源优势。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可以让京津冀三地协同起来,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从疏解的角度讲,我们应该关注腾出来的空间用来做什么,也就是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要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推动北京“三城一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在疏解的同时,要去思考怎样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

第三,文化问题要凸显北京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传承保护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首都的职责。北京的金名片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比如老字号,北京曾流传“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腰缠四大恒”的说法。怎样发挥好北京自身的优势,使它们产生效益,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事情。

凸显北京的文化底蕴,我们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讲。例如北京中轴线偏移之谜,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很多年。到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参观北京中轴线的巨幅地图,从最下面往上看,我们会发现中轴线往西北方向偏了。为什么会出现偏移?是没规划好,还是有意为之?一位专家通过研究史料得出结论,这是有意为之的。把北京中轴线往北延伸,它的延长线直指古开平,而古开平是元上都的所在地。当年忽必烈就是从元上都迁都到元大都(今北京)的。在建元大都前的堪舆工作中,很可能按当时皇帝忽必烈的意愿,为体现上都——大都的两都统一,而采用上都——大都连线作为大都中轴线的基准线。以元代的测量技术就能把相隔几百公里的两个点大致连成一线,说明中国古代测绘技术之高。这是北京中轴线偏移之谜的一个非常有趣的解释。

第四,城市建设。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时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提出要求,要提升城市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遏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高度负责精神,打造首都建设的精品力作。

2018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2016年—2035年)》时指出,要着力打造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

第五,精细化管理。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加强精细化管理,构建超大城市有效治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管理要向街巷胡同延伸,要靠共治,推广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等经验;还要靠法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依法管理。精治、共治、法治是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第六,生态环境。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注重开发强度管控,提升城市形态,体现绿色低碳智能、宜居宜业特点。

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确定人口总量上限,划定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即以硬约束来推动北京的城市开发强度管控。

第七,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城市圈,增强协同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定要把握住2015年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定位:一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二是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三是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四是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同时,三省市各自的定位有不同的侧重,北京市主要抓“四个中心”建设;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第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广大市民的需要出发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着力解决百姓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优化教育医疗资源布局。

大兴机场的建设就鲜活地体现出了北京城市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2017年7月,我们到大兴机场调研,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了大兴机场的情况。他说,大兴机场是按照新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进行设计的。主要有两个表现:一是大兴机场的航站楼采用了放射构型设计,它可以使位于航站楼最中间的旅客不管到哪个登机口登机,步行时间都不超过8分钟。二是大兴机场解决了一项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即多条轨道沿大兴机场中轴线贯穿航站区。轨道交通特别是高铁直接穿过航站楼,会使整个楼体震动明显。建筑师采用隔震技术使航站楼的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时有效解决了其与地铁、高铁等轨道交通对接时的振动问题。为什么面临难题也要做轨道贯穿航站楼的设计?就是为了方便旅客,让他们在大兴机场可以零距离换乘各种交通工具。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