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者”,不断造福人民

心怀“国之大者”,不断造福人民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日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实地了解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从茫茫荒原到绿色海洋,高西沟村半个多世纪的生态变迁,是一曲忠于使命、无私奉献的壮歌,更是一部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传奇。党员干部要发扬高西沟人民的艰苦创业精神,心怀“为民情怀”这个国之大者,坚守初心、矢志奋斗、无私奉献,不断造福人民。

坚守初心,造福人民勇担使命。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是守初心、担使命的必然要求。作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先行者,从1959年起,高西沟村村民积极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通过锲而不舍的奋斗,将一个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穷困山村,变成今日“梯田层层盘山头,金秋果香飘满沟,高山松柏连成片,陡坡牧草绿油油,水库碧澈映青山,平展坝地喜丰收”的“塞上小江南”,全村走上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性循环发展路子,村民们如期脱贫,实现小康。鉴往知来,初心在,立党根基就在、人民立场就在、民生福祉就在。奋进新征程,亟待广大党员干部心怀“为民情怀”这个国之大者,自觉做到“两个维护”,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科学发展;从“人民至上”出发,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真正做“人民至上”理念的躬行者。

矢志奋斗,造福人民见证实绩。“不向黄河输入一粒泥沙”,这是高西沟村人当年对黄河的承诺,也是高西沟村人几十年来一直坚守的承诺。在一代代高西沟村人的实干苦干中,创造出了“综合治理,保证水土不流失;打坝淤地,保证退耕不反弹;多种经营,保证收入不减少”的治理经验,为新时代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和样板。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需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拼劲。面向未来,我们已经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须跋山涉水;新的长征路上,还会有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攻克。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始终葆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永远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就没有什么困难能够阻挡我们的前进脚步。

无私奉献,造福人民彰显境界。高西沟精神和高西沟经验,是几代人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高西沟先后四届党支部班子及全体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吃苦在先、吃亏在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人民、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赓续传承的优秀品质。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博大情怀感染人心;杨善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仰追求令人钦佩;李保国风雨无阻、奔走太行,“你的幸福我包了”的朴实话语凝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就是要发扬高西沟的艰苦创业精神,心怀为民之心、力倾为民之情,无私无畏、默默奉献,苦干实干、不屈不挠,走出“小我”、成就“大我”,抵达崇高的精神境界。(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1/0915/1142377.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朝阳路街道办事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赵一頔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