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根本遵循

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根本遵循

[中图分类号] D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9-0008-04

树立正确党史观是党史学习教育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系列重要论述涵盖了对党的历史发展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集中体现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系统回顾和总结党领导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到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光辉历程,准确把握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深刻揭示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伟力,深刻阐明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和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伟大实践。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树立正确党史观的根本遵循。

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以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领导人民救国兴国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党的世界观、历史观都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党是根据和遵循这一社会矛盾运动规律进行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不断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分析的理性基础之上。习近平比较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与前途命运,提出既要正确认识目前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发展的现实,更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最终必然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更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更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针对所谓“共产主义可望而不可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这就涉及是唯物史观还是唯心史观的世界观问题,“我们一些同志之所以理想渺茫、信仰动摇,根本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牢固”。他强调,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主人,是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和胜利之本。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相对立,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第一次彻底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遵循历史唯物主义这一观点,我们党提出了群众路线,并把它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党的历史发展,就是党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历史。他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地开辟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历史,如何对待历史,怎样养成、树立历史思维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2013年岁末,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这是树立正确历史观在认识、研究党史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深刻揭示党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系列重要论述,在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同时根据党的历史发展进程,总结历史经验,深刻认识党的历史发展的性质、地位、作用与意义,深刻揭示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深刻把握党的历史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关于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对党的历史经验作了总结概括,深刻阐述了党领导人民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新时代乘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他指出,中国的发展道路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改革创新的道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党的历史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贡献及其意义,特别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中得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结论。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华民族发展进步开启新纪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没有改革开放,也不会有中国的未来。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又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就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就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指出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习近平还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上进一步强调,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不只是一个历史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

在党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党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也是我们党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防范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险的历史。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关于党的历史发展的进程、成就、经验与规律为本体论,以关于党史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认识论和方法论。树立正确党史观,主要是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坚持以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彰显推进党史学习研究、宣传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我们党对党的历史的一贯立场和态度,丰富发展了对学习运用党的历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党史学习研究、宣传教育的基本遵循。

以史鉴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 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因此,重视历史、 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 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习近平反复强调,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习近平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指出学习的目的是要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正确认识党情国情。中国共产党把党史的学习研究、宣传教育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为此,他强调,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把党史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

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习近平提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系列重要论述,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树立正确党史观,就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系列重要论述要求,把马克思主义论历史科学贯穿于党史学习研究、宣传教育之中,培育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史识、史才、史德,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坚定并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宋月红,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