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社会

【家长课堂】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

报告人:曲方炳、罗爽、张伟利
简 介:本期节目中,来自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罗爽教授,从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的角度,一一解答了学习动机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特点、如何看待兴趣转移对孩子学习动机的影响、如何正确运用奖励的方式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如何激发“习得性无助”孩子的学习动机、如何协调处理家校矛盾与冲突、“家校社”应在孩子发展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等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对我们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总播放:48200
发布时间:2021-09-29 14:27
  • 学习动机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以及学习注意力、学习意志的提高,来对孩子的学习行为进行产生影响。学习动机对孩子学习行为起到的作用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引发作用;二是定向作用;三是维持作用;四是调节作用。其中,引发作用和维持作用是最根本的作用。   主持人:曲方炳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嘉宾:罗爽 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伟利 高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科研主任

  • 小学生与其他学段孩子的学习动机是不同的,总体来说,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具有长远社会意义的学习动机还没有完全形成;二是学习动机复杂,主要以外部动机为主,包括好奇心、追求高分数、得到成人的肯定等;三是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不稳定性导致学习动机表现出不稳定性和随机性,即内部动机较弱。   主持人:曲方炳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嘉宾:罗爽 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伟利 高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科研主任

  • 专家指出,因为兴趣的转移,导致学习动机弱化,是小学阶段孩子非常正常的表现。首先,家长应该以包容的态度,接纳孩子学习动机的不稳定性,尊重孩子兴趣的变化,并且保护他的好奇心。其次,家长还应帮助孩子在“变化”当中寻找“不变”的东西,即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兴趣。最后,家长应积极创造相关条件和环境,丰富孩子的相关学习经验,特别是让他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使其慢慢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主持人:曲方炳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嘉宾:罗爽 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伟利 高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科研主任

  • 奖励是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的有效方式。但是,外部奖励的方式更多刺激的是孩子的外部动机。因为外部诱因产生的动机有一个弊病,即可能会削弱孩子的内部动机,使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减弱。因此,奖励的虽然可以用,但是需慎用。就此,专家建议:不滥用奖励的方式;奖励要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学习任务本身的特点等,以便更有效地发挥对孩子学习动机的激发作用;慎用物质性的奖励。   主持人:曲方炳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嘉宾:罗爽 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伟利 高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科研主任

  • 批评、惩戒的方式也能对孩子学习动机产生一定激发的作用,但是与奖励和表扬相比,批评、惩戒的方式对孩子学习动机唤醒的程度相对较低。另外,长此以往可能会对孩子的内部学习动机的形成造成损害,使其慢慢对学习本身失去兴趣。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因此,在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的过程中,应尽量多用奖励、表扬的方式,慎用惩戒、批评的方式。   主持人:曲方炳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嘉宾:罗爽 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伟利 高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科研主任

  •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三个不同的空间,其作用各有侧重。相对来说,家庭教育是成人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成才的教育,社会教育是成事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渠道、主课堂,社会教育是依托和平台。具体而言,家庭教育应当侧重于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比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校教育侧重于帮助孩子学习未来在社会上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同时达到育人目的;社会教育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和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以及更广阔的实践平台,让孩子学以致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主持人:曲方炳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嘉宾:罗爽 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伟利 高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科研主任

  • 有的孩子因为一次考试失败,就把原因归结于自身能力差,因而放弃学习、逃避努力,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为“习得性无助”。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应当如何激发其学习动机?首先,家长应当要对孩子进行归因指导,这是最根本的。其次,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研究表明,一个有着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孩子,在对自身行为包括学习行为进行归因的时候,会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自我努力不够。因此,对于有着积极自我概念的孩子来说,即使失败也不会降低其学习动机,反而可能激发学习动机,推动自己更加努力。   主持人:曲方炳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嘉宾:罗爽 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伟利 高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科研主任

  • 在处理家校矛盾与冲突时,家长要把握好两个原则、三个关键技巧。两个原则,即用积极或者接纳的态度去看待家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始终把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处理矛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个关键技巧,即做到一个“不要”,两个“要”:不要在孩子的面前批评老师、抱怨老师、否定老师的做法;要及时沟通、共情沟通,要进行理性的分析。为了解决家校对孩子的期待不一致问题,专家建议家长主动与老师分享孩子在家的表现,同时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是学校与家长共同读懂孩子的过程。只有这样,家校才能共同为孩子设立恰当的学习期望,最终达到激发其学习动机的目的。   主持人:曲方炳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嘉宾:罗爽 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伟利 高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科研主任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首先,“家校社”协同的基础,即共同目标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其次,“家校社”是相互联系、彼此一致的共同体。所谓“家校社”形成共同体,指的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家庭、学校、社会要共同承担责任。三种教育不是简单的混合,也不是相互替代,而是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加强内部联系。   主持人:曲方炳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嘉宾:罗爽 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伟利 高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科研主任

     

    主持人:曲方炳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嘉   宾:罗  爽 教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张伟利 高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一幼儿园科研主任

    一、学习动机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主持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以下这样有趣又让人无奈的场景。一位妈妈在回家之前对自己说:“我今天一定要冷静!”但是她回家之后,立即由娘变成了“狼”。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妈妈在网上发文称,陪孩子写作业要做好心梗的准备。这反映的是孩子主动学习、提升学习动机的问题。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两位嘉宾,一位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罗爽老师;另一位是家长代表、两个孩子的爸爸,张伟利先生。欢迎两位!

    经常有家长有反映,孩子不爱学习、不爱写作业,总感觉写作业很难。对于这个问题,我想采访一下张爸爸,您家里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呢?

    张伟利:确实是这样的。平时我跟孩子的交流还可以,但是一到写作业的时候,确实存在您说到的这个问题。这也让我们很困惑。但是当他学习自己感兴趣、觉得有意思的东西时,不用家长催他,他也会自己去了解、去查资料。

    主持人:罗老师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

    罗  爽:这个问题可能也是很多小学生家庭经常发生的。有的孩子很爱写作业,有的孩子不爱写作业,这个现象反映的是什么?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看,它反映的是孩子学习动机的不同。那么,什么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的是激励并且维持学生某个具体学习行为的动力倾向。学习动机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情绪、状态的唤醒,学习准备状态的增强,以及学习注意力、学习意志的提高,来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

    那么,学习动机到底会对孩子学习行为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从理论上来说,主要是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引发作用;二是定向作用;三是维持作用;四是调节作用。其中,引发作用和维持作用是最根本的作用。

    什么是引发作用?当孩子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产生了学习需要,有了非常强的学习动机,就产生了学习内驱力。有了内驱力之后,孩子就会产生对知识渴求、渴望的心理状态,从而激发其学习行为。这就是学习动机对于孩子学习行为的引发作用。

    什么是维持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学习是认真还是马虎,是勤奋还是懒惰,是持之以恒还是半途而废,都取决于孩子的学习动机水平。就此,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曾经做过很多实验。实验表明,一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间的长短与其学习动机水平成正比。学习动机水平较高的孩子在长时间的学习任务中,总是能够保持一种非常认真的状态,并且能在此过程中坚持把学习任务完成。反之,学习动机水平较低的孩子,在整个过程中学习行为的稳定性、持久性相对也较低。因此我们说,学习动机会对孩子的学习行为起到维持作用。

    从刚才的分享可以看出,学习动机对孩子的学习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想要孩子的学习效果好,促进或者激发其学习动机非常关键。

    主持人:谢谢罗老师让我们了解到学习动机在孩子尤其在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