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肖永亮:新格局下的科技文化融合新观念(3)

文化建设的数字化战略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2019年度《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数字文化产业以万亿元规模成倍增长。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也为文化产业加速发展赋能添利,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据统计,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充分显示了巨大的数字化用户基础和在线消费市场。云演唱、云蹦迪、云拍卖、云课堂、云派对等新模式不断出新,艺术与科技融合成为既定现实。

数字化时代以其更新换代、转型升级、不断创新的特色和标新立异的特质,代际交替越来越快。不仅一个接一个的科技新概念被抛了出来,立体、3D、4K/8K、5G、大数据、云存储、区块链、超高清、虚拟仿真、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而且还深入把握科技发展趋势,不断捕捉新技术亮点。2020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就量子科技研究和应用前景举行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这体现了对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现在,文化创意发展越来越向科技融合方向倾斜,因为科技往往关系到文化创意的数字化生存。我们一定要让科技结合文化、融合艺术,体现到文化创意产品之中,形成由新型文化企业主导的先进的引领产业。至于科技融合,要在充分尊重大自然、尊重一切生命的基础上,使一切技术创新既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也要满足人性化原则。很显然,技术发明、开发和应用必须符合科学原理。科学的建立是让人类更了解世界、了解大自然、了解万物能动规律;技术的应用是提高生产力,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解放和延展,使之有更轻松、自由、便利、愉悦的“色声香味触法”体验。技术开发原则,必须在不破坏生态观和简约化原则基础上,最大化地造福人类,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更高的效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而不是其反。换句话说,一切先进技术应用、创新产品生产和创意作品创作,都不能违反人性化原则。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中,每次媒介革命都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体的五官和肢体各方面功能得到有效的延展、提升,这种变化就是人性化的结果。现代大部分产品和作品设计除了功能部分,更多的是考虑人性化部分。很多设施设备都按照人体工程学要求设计完善。这就是所谓人性化原则,是文化产业产品设计必须考虑的根本原则。

当我们面对纷杂的科技概念和新技术时,特别是与文化结合、融合的创新,更需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要掌握好批判性思维武器。任何新科技都要遵循客观的基本原理,要了解掌握相应的基本常识,起码要理解该科技概念的立足之本是什么,属于何种范畴,本质意义是什么,应用价值在哪里,有没有局限性等。比如,当遇到需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呈现文化内容、使观众获得新的审美体验这一命题时,我们必须先从基础物理光学入手,利用光学定律研发出新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和应用系统。当充分了解掌握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的基本技术要素,又结合人性化原则,我们就能开发出“沉浸式裸眼3D舞台演绎系统”这样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可以将沉浸式体验技术融合于历史、地理文化内容,开发一套“基于三维全景沉浸式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时代发展越来越快,人们总是要寻找新的推动力和增长点,而且随着节奏越来越快,每隔一段时间如果不抛出一个新概念,投资市场就会缺乏活力,股市就没法打破平静,新的资本就没法操作。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炒概念的现象呢?每一个新科技概念的提出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现代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大众,往往是隔行如隔山。科学是探索真理的学问,普通民众通常认为科技就是真理的体现,科学家就是真理的化身,因此会对他们产生绝对信赖和敬畏心态,认为科技不容置疑。恰恰相反,科学研究的本意就是在不断置疑、不断证伪,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相对于时间和空间只是暂时的正确。另外,有些科技领域太高深,需要的基础领域比较广泛,因此懂得的人太少了。比如量子科技领域的人才,必须物理好、化学好、数学好,可能还得计算机技术强,极少数人能横跨多学科掌握全面的知识构架。

在某种情况下,盲目跟风科技新概念是很危险的。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5G时代、VR时代。5G本来是指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内部更新的一个代,本身代际界线就比较模糊,5G和6G也可以同时开发,因此宣称从今往后就是“5G时代一统天下”恐怕不太合适。科技进步是阶段性的,我们只能说数字时代还要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但所谓技术都是单项技术,可能也都是暂时出现。因此,从学术角度来说,不能管什么都叫“代”,也不要轻易说“时代”,这两个词听上去很有时代感但用起来就要特别慎重。

现代科技似乎是万能的,但掌握和使用科技的目的和效果却往往被忽略。事实上,近世纪以来关于科学真理的新发现微乎其微,而关于技术的发明倒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不断。可是,在不断思考中,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悖论:技术越来越发达,设备越来越先进,而社会从业者却越来越累、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劳动强度越来越高,加班加点越来越成为常态,工作强度从“845”转变为“996”甚至“907”。科技不是用来解放社会生产力的吗,不是为了让人类享有更大的自由度吗,不是能使人们生活的幸福感有所提升吗?如果我们不忘科技发展的初心,就不会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表面上看,先进技术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和高效,而实际上,大部分都用在了对人的管控上。由此可见,文化科技融合最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融合,是将文化的营养通过科技注入给人,让人获得人性化体验。文化科技融合的目标是变“人为”为“为人”。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人类,但也会给人类带来一些适得其反的结果,比如会对社会和环境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以至某项或总体的科学技术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是可怕的、不可控的或反自然的,甚至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因此,我们要有意识、有办法对有害科技予以限制或者禁止。文化创意产业要利用科技赋能,同时也要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以上就是我们关于新格局下文化科技融合观念问题的思考。总之,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可持续发展。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浏览课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吴自强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