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中沉浸传播的关键因素

党史学习教育中沉浸传播的关键因素

【中图分类号】G206/D261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全党、全国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是践行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任务的重要步骤,新时代提升党史学习的效果,需要借助新的传播手段,引入党史学习新的方法,深入、有效完成党史学习教育任务。为此,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和高等院校党政部门除了开展讲座、参观、讨论等常规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外,还需要创新党史学习的方法。当前一些地方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运用沉浸传播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但是,运用沉浸传播开展学习教育,需要把握沉浸传播的特性,重视互联网技术发展、融媒体环境的整体改变带来的传播方式新变化,关注5G时代给传播方式、传播效果带来的改变。

沉浸传播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其视角上坚持全景构架,在应用中使媒介与受众得以深度融合,受众在其中的体验有强烈的包围感、在场感,受众可以体验高度真实的情景重现,沉浸传播引导受众深度参与媒介活动,激发受众参与意愿,提升传播效果。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沉浸传播将传播内容视作事物演变的一部分,使受众自觉融入传播过程,并追随传播内容而深受感染。然而,在看到沉浸传播对受众强烈影响力的同时,也要警惕其对受众党史学习的负面影响:如果受众深陷于沉浸式传播不能自拔,会消解受众的主体性,造成党史学习主体的自我迷失。为此,我们需要恰当运用沉浸传播提升党史学习的效果,规避传播方式革新对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负面影响。

彰显人的主体性,避免成为沉浸传播下的“容器人”

沉浸式传播依靠新技术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新,呈现了强烈的融合性特质。沉浸传播将媒介与人更紧密地融为一体,使得媒介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时间与空间维度,身体、感官、技术和媒介的交互将成为常态,传播作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行为,在对信息采集、组织、编码以及构思、编辑、整理、传输、接收、解析中构建一个信息传播交流链条。沉浸传播中,人与环境的全面媒介化使得信息的传输从单向传播变成普遍互联,人既是信息的发送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人对信息接受的内在需要被激发,传统的单向传播变成以人为中心的放射性传播,传播对象与传播环境浑然一体。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的数据传播人既接收信息,也反馈感受,学习兴趣由此得以激发,人与媒介高度融合,人体得以延伸。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引入沉浸传播适应了新时代大众需求,通过主体与媒介的高度互联,沉浸传播提升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丰富了党史教学的表现方式,党史学习主体通过沉浸传播与媒介环境全面融合。

沉浸传播中人体通过媒介得以延伸,但是沉浸传播的定制化技术禁锢了人的主动性。当学习个体陷入沉浸媒介的定制化技术,就可能会陷入全景禁锢中。过多应用沉浸传播就会忽视真实的社会生活,形成“媒介依赖症”,沉浸传播背景下定制化技术强化了人的某种倾向。传播学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使“选择性接触”成为可能,人的某种向度得以强化,造就了单向度的人。沉浸传播中信息无处不在,人们往往倾向于依赖媒介来降低信息获取的成本,而过度依赖媒介环境的人就十分容易成为“沉浸人”。媒介通过用户数据来了解“沉浸人”的需求偏好及行为特点,推送符合其需求的信息。这种为用户“定制”的服务技术,会主动迎合用户兴趣,使得“沉浸人”进入设定好的选择路径,不自觉地去跟随。这种定制化技术会强化“沉浸人”造成信息依赖,深陷信息茧房。在这种情景下,人获取新体验的冲动丧失,人沉浸于媒介塑造的“容器”,人的想象力、创造力遭到禁锢。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借助大数据、高速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提升传播效率,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沉浸体验的快感,却也将人禁锢在某些历史事件发展的虚拟环境参与中。在大数据、互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的助推下,沉浸传播助推了单向度人的发展:人处于媒介勾画的虚假自由之中,成为深陷于互联网传播工具塑造的虚拟全景中的主体,人的活力和创造力渐渐消失,人的自我否定性意识、内容批判性意识和现实超越性意识这些创造性源泉受到削弱并逐渐消失,沉浸传播带来了越来越真实的“拟态环境”,而人则被禁锢在信息茧房中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成为消磨了主体性的人。沉浸传播中,受众在党史学习中对信息的获取貌似是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其实更多的是被动接收,沉浸传播使他们在学习中变成无选择被动接收的“容器”,人的主体性受到禁锢,与党史学习的初衷相背离。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习者要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习者需要明确党史学习的目标、把握学习意义和学习内涵,提升学习个体的主体性。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习者要改变“容器人”的角色,从被动接收媒介信息,转变为主动选择接受党史学习的内容,警惕沉浸传播的禁锢影响,清醒认识沉浸传播的局限性。处在那种看不到、摸不到、觉不到的超时空泛在体验中,人要保持清醒警惕技术对人的异化,避免“无意识”地接收信息和“赖媒介以栖息”的生活方式,坚守党史学习教育的初心,自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沉浸传播中时刻明晰自己的目的、把握学习的对象,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党史学习教育要凸显党史学习者的主体性,自觉激发学习主动性,把握人的现实活动。为此,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要从源流上把握“沉浸”,避免沉浸传播中的自我迷失,提升党史学习中的获得感需要明晰学习主题与逻辑。

明晰学习主题与逻辑,警惕沉浸传播中党史学习的碎片化

党史学习中应用沉浸传播,借助新形式的人际互动提升学习活动的感染力,学习者需要恰当把握沉浸传播,从宏观上明晰信息传输或扩散的规模、方向,微观上有意识、有目的地把握语言、音乐、图像以及其他传播载体传递的信息,注意传播主题与逻辑的一致。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党史学习教育需要把握历史脉络,注重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明确沉浸传播服务于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全面认识党史学习的意义,把握党史学习的目标、逻辑,了解和把握“三个为什么”的基本依据,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应用沉浸传播手段助力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切莫深陷于沉浸传播本身,而淡化了党史学习本身的意义。

党史学习教育中应用沉浸传播虚拟现实技术使党史学习的真实感和参与感明显提升,学习者可以更深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的百年奋斗史,坚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的意义。运用沉浸传播服务于传播的主要目的,不能因为对问题的认识不清,迷失了学习的目标,陷入碎片化的、娱乐化的传播片段中,应时刻把握党史学习的整体逻辑,开展系统、深入的学习。沉浸传播适应了社会价值多元化的需求,能够充分照顾受众的个体化体验需要,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制造了一个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传播过程,营造了一个作用于人类身体的虚拟自然环境,党史学习者融入学习场景之中,感知和操作虚拟世界中的各个对象,党史发展在场得以真实再现,体现为一种全息再现的学习模式。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应用沉浸传播,需要时刻把握党史学习的目标、党史演变的内在逻辑,凸显党史学习的感染力和浸润力,警惕和剔除片段的、娱乐式的学习和体验。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传播媒介不断更新换代,促进了社会交流和沟通,加速了固有社会文化模式的分崩离析,党史学习要警惕这种解构倾向。党史学习教育关涉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党史学习需要突破学习的表面化、过场化和碎片化,凸显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题、逻辑,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明确党史学习的目标、内容和意义,从整体上把握党史。党史内容丰富具有教育意义,包含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到发展壮大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革命精神。学习党史要追本溯源,从源头入手,把握党史脉络,明确党史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提炼概括出的成功经验,把握开创未来的根本路径或行动纲领。通过党史学习坚定坚持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着眼于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力量支撑。同时,明确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现实意义。

历史学习的核心是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如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所说:“要想了解历史和理解历史,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取得并且认识这种过渡里所包罗的思想。”学习党史要明晰历史学习的精髓,吸收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在历史流变的长河中把握思想的继承性,运用马克思精神交往理论,把握新时代党史学习的逻辑,坚持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结合,汲取党史学习中丰富的思想内涵,理解和把握我们价值选择、文化选择、道路选择的来龙去脉,坚持求新求实相统一,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把握历史的思想内涵,解读其时代性,在新时代党史学习中坚持守正和创新的结合,明晰党史学习的逻辑主线,注重整体上、全局上把握党史学习的主要内容,运用沉浸传播开展全景复现的学习,凸显全息性特征和即时性特征,使党史学习教育复现在场感、参与感。

党史学习中需要警惕单纯注重在场复现而忽视学习根本目的这一倾向,党史学习中采用沉浸传播要加强系统性安排,要避免为了凸显在场感而削弱党史学习的主题和逻辑,不能因为手段的应用忽视了目标的追寻,不能为了创造沉浸的、全息的生动场景,牺牲了党史学习中历史反思、忽略了历史演变逻辑。正确使用沉浸传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需要符合马克思精神交往理论。马克思充分肯定现代传播工具和传播媒介在社会进步上表现出的无可比拟的积极作用,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伊利亚特》能够同活字盘送至印刷机并存吗?随着印刷机的出现,歌谣、传说和诗神缪斯岂不是必然要绝迹,因而史诗的必要条件岂不是要消失吗?马克思高度赞赏使用新的传播工具服务于社会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效果。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决定精神交往,社会生产及其发展形势决定着精神交往的变迁,而精神交往的结果也会影响到社会生产,对社会生产产生反作用。作为服务精神交往的技术手段,沉浸传播应用要符合党史学习的总体目标,提升受众对于党史的总体认识,把握党史学习的目标、主题,内化党史学习的逻辑,在学习中制定明晰的目标,并坚持系统化学习,避免目前传播中出现的碎片化倾向,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彰显党史学习的时代意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解构沉浸传播下党史学习的形式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者运用教条主义研究方法对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进行解构,立足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诋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成就,具有相当的迷惑性,社会危害严重。加强党史学习要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明晰党史的时间线、把握党史史实内容,学习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党史学习教育可以借助多种形式展开,但是内容的主旨应该彰显中共党史的逻辑主线,凸显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明确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演变逻辑,汲取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内在精神力量,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得以整体推进,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实力和科学力量上仍处于优势地位,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力量,把持着文化交流中的主动权,控制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方向,影响着互联网传递的主要文化信息的性质。他们把持互联网主渠道加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借助多种传播手段强化党史碎片化展示,歪曲历史事实,售卖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垃圾,宣扬西方文化强权,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党史学习教育做深、做实,警惕英语传播的强势影响,警惕西方文化强权的渗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创始人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指出,在互联网络上没有地域性和民族性,英语将成为标准。美国未来学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指出,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的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西方正是利用自己掌握的传播工具,传播西方自由化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真实进行歪曲,鼓吹历史虚无主义的论调。

党史学习中的形式主义体现为对党史不是整体性把握,倾向于片段化了解,碎片化传播。有些人从细节出发无底线歪曲解读历史,对英雄人物予以诋毁和攻击,导致当代青年对英雄人物的事迹缺乏客观认识,更对党史缺乏整体的了解,不了解中国共产党政权取得的来之不易。历史虚无主义吞噬着当代青年的爱国心、报国志。加强党史学习、抵御历史虚无主义需要明确党史学习的核心目标,准确把握历史真实,注重对史料的挖掘、考证、整理与收获。新时代加强党史学习需要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加深对中共党史问题的认知,摒弃党史学习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在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握党史学习教育清晰的逻辑主线,要坚持内容和形式并重,重视对党史学习内容的领会,切忌沉浸于形式忽视内容,单纯重视沉浸传播所构建的形象化表现方式和轻松愉快的氛围,而忽视了对党史学习核心内容的把握。

把握党史的历史细节,做到史实上准确无误,逻辑上严谨清晰,深入研究历史关键细节的背景和事件的演化过程,反对党史学习中的走过场。如果党史学习重形式大于内容,会削减主体的内在感受,削弱学习者党史学习的获得感。

加强党史学习,反击历史虚无主义,要明确沉浸传播的目标。沉浸传播是一种能激发人们强烈共鸣的传播方式,但是如果忽略了传播的目标,过滤了历史素材的精神内涵,则会使沉浸传播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虚幻。黑格尔说:“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中,最高点便是它对于自己的生活和状况已经获有一个思想——它已经将它的法律、正义、道德归合为科学,因为在这样(客观的和主观的)统一里含有‘精神’自身所达到的最深切的统一。”党史学习教育中注意对党史学习内涵的汲取,把握其中的思想精华,思想是民族、人类的精神产品的凝聚,常常包含在历史中,也存在于法律、正义、道德等形式中。

党史学习运用沉浸传播手段,要精确运用档案资料,构建党史学习的时间线索,把握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对于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观点要前后贯通,审慎领会,认真吸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审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史,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脚踏实地地开展党史学习,提升党史学习的最终效果,要树立向党史学习要思想、要精神的明确目标,运用沉浸传播展开学习,不能舍本求末,忽略党史学习的核心要义,要抓住党史学习的核心,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陈汝东在《传播伦理学》中指出:“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过程,也是一种政治理想的传播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新的伦理体系的建构过程。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伦理体系的建构过程。其传播主体就是中国共产党。其传播的结果,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的建立,就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中国的建立。”抵制社会上对于党史史实的割裂和歪曲,警惕党史学习中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党史学习的核心要义,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坚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认知,坚定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党史学习沉浸式传播中,各位党员要坚定理想和信念,让沉浸传播的丰富表现力服务于党史学习的整体目标,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提升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什么盛行?为什么不断有人沦为腐败分子甚至变节投敌,走向犯罪的深渊?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党史学习教育,明理是前提、增信是保障、崇德是基础,力行是目的,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通过党史学习培养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长征、新的征程、新的赶考。沉浸传播应用中要明晰党史学习的核心是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领略党史学习中的精神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不仅有丰富的素材,还蕴含着党的初心使命和丰富的革命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加强党性锤炼,砥砺政治品格的一百年,新时代运用沉浸传播开展党史学习活动,学习把握党史的精神内涵,践履知行合一,做到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提升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以“力行而后知之真”,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勇于担当的强大动力和智慧经验。我们要像革命先辈那样坚持锤炼党性,补足精神之钙,强固思想之基,守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在学习中既注重学习内容的充实又重视科学合理地运用新的学习方式,在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中收获实效。

(作者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

②陈汝东:《传播伦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③[德]黑格尔,王造时译:《历史哲学》,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④习近平:《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4期。

⑤刘海明、董莉:《新变化、新行为、新风险:5G时代的沉浸式传播与“沉浸人”养成》,《中国记者》,2020年第6期。

⑥段鹏、李芊芊:《叙事·主体·空间:虚拟现实技术下沉浸媒介传播机制与效果探究》,《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