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践行初心 推动高质量发展

矢志践行初心 推动高质量发展

贯彻民生财政理念强化民生保障

韩杰(北京市财政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北京市委党校第20期局级研修1班学员)

民生财政理念作为新时代财政工作的科学理念,是党领导财政工作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落实。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大力发展工商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实现迅速增长,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财政资金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向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民生领域倾斜,对民生支出的保障力度逐步加大,占比超60%,逐步显现民生财政的特点。新时代贯彻民生财政理念,要按照“七有”“五性”的民生保障要求,坚持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提升民生支出效率,推动首都各项民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积极涵养财源,夯实服务民生的财力基础。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前提基础。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做大“蛋糕”。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高精尖产业财税政策体系,聚焦支持培育发展高精尖业态,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激发市场活力,培育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新兴产业增长点。优化税收征管环境,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做大税收基数,坚决不收过头税。完善约束和激励的转移支付制度体系,精准调动各区财源建设工作积极性,加强税源涵养和重点税源户精准服务,为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做大服务民生的财政“蛋糕”。

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资金兜牢民生底线。贯彻民生财政理念,坚持从人民立场出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有保有压”的支出保障原则,分好“蛋糕”,调整支出结构,节支增效,大力压减会议、差旅、培训、出国等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非紧急项目支出;向公用事业、教育、医疗等城市运行领域拓展,逐步建立全成本预算标准化体系,加强成本控制;强化预算单位存量资金统筹,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统筹更多的财力投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领域,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生态环境治理、医疗卫生服务、市政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研究出台援企稳岗政策,采取贴息、补助、返还失业金等措施,促进就业稳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强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医疗物资储备,保障基本生活供应总体平稳,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政策资金服务保障民生的作用。

调整完善转移支付政策,提升区域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调整优化市对区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区财政关系,加快明确各级政府保障责任,加快推进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领域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更好发挥转移支付在兜底线、保民生、促发展方面的作用。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增强区级政府可统筹财力的能力,做好对生态涵养区等财力薄弱区的保障,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推动实现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提高民生支出效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财政在民生方面的直接投入向“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集中,对其他民生需求可以创新财政保障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通过财政补贴、贴息、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来培育社会组织,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民生类公共服务供给,使少量财政资金带动大量社会资本,提高民生财政的支出效率。

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主动接受人民监督。政务公开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制度安排。预决算公开是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政府的各项收支、具体的收支内容、绩效的管理和监督等都应向社会及时公开。政府预决算在范围、内容、方式、易懂上加大公开力度,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主动接受人民监督,以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及监督权。

建好首都绿隔构建生态安全格局

胡睿宪(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委党校第20期局级研修2班学员)

绿隔或绿隔地区是城市绿化隔离地区的简称。绿隔作为独特城市规划单元,要起“绿化之功、隔离之用、地区之效”。城市的发展会强烈扰动自然生态系统,需要通过绿隔建设,修复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此外,城市有强烈扩张动力,有无边蔓延冲动,需要通过绿隔建设,隔离城市空间,引导城市有序发展。按照新版城市总体规划,首都绿隔地处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新城之间规划集中建设区以外的地区,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首都绿隔包括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和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两部分,分别简称为一绿和二绿。一绿紧靠中心城区,主体在城市四环路附近,面积约300平方公里;二绿紧连一绿,外沿在城市六环外一公里,面积约900平方公里。首都绿隔是北京发展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绿隔建设理念自新中国定都北京之时就已确定,历经数代人的坚持,已取得重要成就,初步形成“一绿百园绕京城、二绿项链环北京”的基本格局。目前,绿隔建设到了建设用地减量、民生需求提质、碳汇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提标的攻坚阶段,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

首都规划属于中央事权,落实首都规划是北京肩负的国之大者。2017年,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绿隔建设目标任务,提出到2035年实现一绿建成、全面实现城市化,二绿建好、加快城乡一体化,要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净减161平方公里左右,绿隔地区完成160万—170万人的疏解任务。建设指标与人口规模的大减大降,促进绿隔地区深刻转变发展方式。绿隔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冲动强劲,如果把控不好,不仅不会大减大降,还会大建大增。一旦出现大建大增,势必会使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落空。绿隔建设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奋力谱写“大绿大美大气、生态生活生机”新篇章。

以系统观念谋篇,在绿隔地区建设城乡互补共赢的融合体,重点打造绿色循环高效低碳共同体,宜居宜业宜游生活共同体,共建共治共享社会共同体。要在客观事物内在联系中把握、认识、处理“减”与“增”的关系。“减”与“增”是量的转换,“舍”与“得”是质的蝶变。绿隔为城市服务,就要在服务中求发展空间;绿隔为城市减负,就要在减量中谋发展质量;绿隔为城市作贡献,就要在贡献中获发展价值。绿隔建设的重大调整,要求平衡好政策的延续性与迭代性。政策要体现时代要求,也要承认历史的理性,还要尊重基层的实践,从而建立起持续的城市反哺体制,建立起稳定的资金保障渠道,建立起健康的土地资源整理机制,最终建立起能管长远的绿隔政策体系。以法治思维强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这是衡量领导干部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尺,这是绿隔地区建设的迫切需要。不同时期不同探索,都在不同程度不同维度上冲击城乡二元体制,与既有政策体系产生冲突。要从绿隔建设长期实践的经验教训中提炼出符合实际的制度,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共同发挥作用,以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关键,在法治化轨道上推进绿隔建设。

绿隔地区是实现减量、提质、增绿的难点区域,是社会安全稳定的揪心区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区域,归根到底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绿隔建设方案要充分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使之都能从切身利益中共同关心绿隔地区的发展,在共同关心中实现利益共赢。绿隔建设是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是经济利益的重大调整,要系统解决好土地所有者——农村集体经济成员的居住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就业转移问题、集体经济的股权问题等,使他们在绿隔建设中实现人的城市化。要坚持目标导向。绿隔建设持续时间长,遗留问题多,后期建设成本高、难度大。长期以来,绿隔地区的民生建设滞后于绿化建设,绿隔建设与民生建设同步发展是人民群众共同期盼。必须根据新版城市总规要求,既要化解好“七有”“五性”民生难题,又要推进绿隔建设高质量发展。善作善成,前瞻十五年,干好这五年,抓紧每一年,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落实好绿隔建设各项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自我革命启示

刘怀生(北京市丰台区副区长,北京市委党校第20期局级研修2班学员)

坚持自我革命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归纳的10条历史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这一鲜明品格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融于血脉的红色基因,又是党在革命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实践上锤炼了党勇于自我革命的优秀品质,形成了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宝贵经验,彰显了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为新时代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重要启示。

在坚定信仰信念中进行自我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始终重视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古田会议上将思想教育看成团结全党进行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延安整风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普遍教育运动,是一场思想革命。新时代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必须用好思想建党这个法宝,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全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在顺应人民意愿中进行自我革命。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毛泽东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顺应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是自我革命的正确方向。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党正是在顺应人民意愿中坚持自我革命的正确方向,才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新时代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就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弘扬“三大作风”中进行自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是党在自我革命中的宝贵经验。毛泽东指出:“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正是通过对偏离理论联系实际的错误进行一次次的纠正,才引导革命走向胜利。新时代进行党的自我革命,首先是对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坚守,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新时代进行党的自我革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唯一有效的方法”。新时代更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深入灵魂进行思想斗争,提高自我革命的有效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鲜明特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每一次自我革命都是为了解决革命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都是为了推动社会革命走向胜利。比如,为确保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纯洁性,针对党内存在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毛泽东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思想建党问题。1935年的遵义会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自我革命的精神,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我革命本身就是对着问题去的,讳疾忌医是自我革命的天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在新的赶考路上,党的自我革命依然需要突出问题导向,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社会革命向前发展。

构建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量化指标体系

苏国斌(北京市通州区副区长,北京市委党校第20期局级研修2班学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北京市已于2020年1月出台了《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一段时期以来,北京市立足京津冀发展大局,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大“腾笼换鸟”力度,系统提升城市建设和发展品质,全面优化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实现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发展途径需进一步明确、发展合力需进一步统筹、全程跟踪需进一步强化等问题。全市产业发展迫切需要一套以量化指标为基础的工作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增强产业发展工作的整体性和指导性。

通州区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探索。在产业发展中有4个核心要素:产业项目、产业资源、产业政策、产业环境。如果一个地区把核心四要素研究透、说明白、做扎实,那么这个地区的产业发展就基本可以做到定位清晰、方向明确、措施合理;从另一角度讲,核心四要素的确定,首要解决的就是区域产业的发展途径和产业布局的问题,核心四要素确定了,就能基本分析出一个地区应该发展什么,应该怎么发展的问题。如果一个地区的总体发展工作能有效与核心四要素相结合,就有了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通州区把核心四要素作为指标体系一级目录,根据4个一级指标,确定了36个更为具体的二级指标。同时,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又与各委办局的“十三五”规划核心任务相结合,列出三级指标113项,量化到各委办局的年度任务。从而实现对二级指标内容的进一步细化,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实施环节出发,明确了“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实现产业发展工作的过程精细化管理。通州指标体系重要作用就在于坚持全区一盘棋理念,建立顶层设计、中层推进、基层实施的协作机制,构建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区协同工作格局,实现了各项工作的全程闭环。指标体系紧扣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3+1”主导功能定位,以产业项目、产业资源、产业政策、产业环境为核心,着力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增长极与动力源,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同时,通州指标体系还嵌入了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将各个指标责任落实到44个职能部门,细化了年度工作进展与主要措施,推进了全区产业资源和工作力量的整合。

通州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行成效显著。一年来,通过各项数据统计发现,副中心的产业发展工作在一级指标上体现为两强两弱,即产业项目和产业政策方面强,产业资源和产业环境方面弱。在产业项目落地改进方面,总部企业增量、重点金融企业增量、重点产业项目储备量等指标增长明显,2020年新增高精尖招商项目276个,新引进高精尖重点企业221个,注册资金总额超过880亿元,引入各类金融机构达21家,重点项目储备超额完成任务。在产业资源利用方面,产业资源一级指标包含10个二级指标、33项三级指标。以运河商务区为例,运河商务区全年企业累计入驻比例达到15%,楼宇自持比例达到10%,实现年度计划目标。闲置厂房楼宇盘活大幅超预期。中关村通州园全年实际盘活闲置厂房楼宇约56.2万平方米,大幅超额完成年度计划30万平方米的任务。在产业政策体系改进方面,体系不断完善,与政策配套的产业奖励资金支出大幅增加。2020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支出1.66亿元,兑现“通八条”政策奖励资金占比达6成。在产业发展环境改进方面,优化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应用。初步完成了中小微企业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打通外籍人才证照一站式办理。筹集933套公共租赁住房用于产业住房配套。营商环境排名提升至第三位。

推动建立北京产业高质量发展量化指标体系的建议。一是建议统筹设立市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专题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前期研究、组织实施、结构运用和后期考核等各阶段工作。二是建议推进实施市区评价结果通报和运用机制,按照指标体系确定的职责分工和任务目标,全程跟踪掌握各单位、各区针对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工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定期汇总梳理,并按月或按季度集中通报阶段性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评价成果,促进产业发展各项任务的有效落实。三是着力构建市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融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全周期可量化、可监督、可考核,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首都路径。

平台经济反垄断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张厚明(北京市房山区委常委,北京市委党校第20期局级研修1班学员)

平台经济是指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使相互依赖的双边或者多边主体在特定载体提供的规则下交互,以此共同创造价值的新型经济形态,是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的各种经济关系总称。随着平台经济迅猛发展,有的头部互联网平台凭借垄断优势,通过“大数据杀熟”“二选一”以及资本无序扩张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谋取超额利益,侵害了消费者权益,甚至进一步危及国家金融安全和数据安全等。如何加强有效监管、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成为亟待破解的课题。要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把握平台经济发展规律,用好看得见的手,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

坚持包容审慎,发展与规范并重。平台垄断的作用同样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平台垄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便利消费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平台垄断也可能排斥竞争、阻碍技术进步和损害消费者权益。因此,对平台经济,既不能“不监管、弱监管”,也不能过度监管。对平台经济监管目的并不在于要限制其发展,而是为了防止垄断和不公平竞争行为,特别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要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包容审慎,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坚持动态监管,重点规制垄断行为。我国反垄断法明确反对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的垄断行为。对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监管,也应该重点对其行为进行动态监管,核心是关注其是否滥用垄断地位,进而破坏竞争、损害消费者权益等。应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的法律规范,将诸如利用算法实施价格共谋等平台经济新产生的现象和问题纳入反垄断规制范围。在规制平台经济领域新型竞争行为时,需警惕一刀切做法。在复杂多变的互联网平台市场竞争中,相似甚至相同的竞争行为在不同场景、不同行业、不同时间以及不同主体上都可能产生不同的竞争效果,需要遵循个案分析原则。

坚持依法依规,提升法治化水平。平台经济必须纳入法律的轨道进行治理。要与时俱进更新完善法律法规,为平台经济发展创造透明的、可预期的法律制度环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监管,推进监管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细化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监管操作指南和实施细则,提高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的法治化、规范化和透明度。数据垄断是互联网平台企业形成市场垄断的基础条件,要明确数据产权,从国家层面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设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制范围,对数据的使用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避免平台过度挖掘和不当使用数据,做好信息共享和用户隐私之间的平衡。要完善反垄断监管程序,加快完善符合互联网平台发展特点的反垄断程序规则,严格执法程序,明确执法标准。严格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监管执法,加大对平台垄断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推动监管方式机制化、规范化。

坚守安全底线,消弭风险隐患。高度重视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各领域风险防范。实践证明,有的头部互联网平台已成为国家安全重要载体,如果监管不到位,很可能威胁国家安全。银保监会指出,互联网平台企业从事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且应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对各类违法违规的金融活动零容忍。特别是头部企业海外上市,不可避免会涉及所积累的大数据外泄,威胁国家安全。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使反垄断与维护国家安全协调衔接,落实好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牢牢守住国家安全底线,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以首善标准推动北京城乡融合发展

刘震(北京市平谷区委副书记、区委党校校长,北京市委党校第20期局级研修1班学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市情农情,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的发展方略,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坚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突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一体化理念,推动城乡相互融合和协同发展。健全一体化的城乡规划体系,聚焦重塑城乡资源生产空间,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城乡统一的规划机制,防止各类资源供需空间错位。完善一体化的要素流动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围绕农村产业发展,以盘活闲置农宅、闲置土地等资源为突破口,引导人才、资金、政策等各类资源要素平等自由流动。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推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项目覆盖到有需要的人身上,补齐农村医疗卫生、教育、养老、助残等领域短板。统筹建立一体化的就业体系,以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实施农民充分就业工程,进一步优化鼓励用人单位招用农村劳动力的制度环境。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深挖乡村价值,将农村生态、农副产品加工、休闲服务等产业融合,把产业链留在当地,把就业和增收机会留给农民。

打造乡村振兴共同体。把打造乡村振兴共同体作为推动城乡融合的主要载体,紧盯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等薄弱环节,引导城市优质资源与农村精准对接、良性互动。打造区域联建共同体。重点推动生态涵养区与其他区域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结合各区财力和发展特征进一步优化结对关系,完善与生态涵养区共建的内容,培育壮大各生态涵养区主导功能和产业。打造产业振兴共同体,统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类主体与乡村结对共建,以产业联建为主要载体,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打造人才振兴共同体,强化制度机制创新,推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共同培养,引导企业人才通过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等方式融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农村“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互学互帮良好局面。打造组织振兴共同体,选派乡村振兴副书记或乡村振兴特派员到乡镇村挂职,推动城乡党组织深度融合,组成致富互助组或共同体,组织科技和实用技能培训,实现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建强农村工作队伍,培养致富带头人。

强化城乡融合的机制保障。把城乡融合作为乡村振兴重要路径,紧扣重点任务和工作目标,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协调联动、绩效评价的工作机制。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城乡融合全过程,落实5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大力量。把乡镇党委打造成治理枢纽,坚持农村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建设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步推进,组织带领群众推动乡村振兴。形成协调联动、有序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围绕工作目标细化路径安排,制定重点任务清单,从市、区、镇村3个层面强化重大事项统筹联动。聚焦体制、政策等方面制约,向上争取国家支持,推动城乡融合有关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破解重点难点问题,形成部市共同推动的工作局面。完善科学有效的监督考评机制,围绕重点任务落实,科学设计和构建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城乡融合的实绩考核制度。

让大学生围绕成长跑起来

周志成(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北京市委党校第20期局级研修2班学员)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提出:“让孩子们跑起来!”他强调,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目前,大学生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育锻炼、跑步还未形成群体习惯,应大力推进体教融合,以体育人,促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

大学生体育素质和健康跑参与情况堪忧。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现体质达标率降、体重正常率降、新生体质降的“三降”现象。《2016—201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变化特征》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生体测成绩显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大学生健康跑呈现参与比例低、跑步强度低、跑步与育人关联度低的“三低”现象。教育部推荐的跑步APP“运动校园世界”数据显示,大学生的跑步状况不佳。全国约有1100余所高校的420万名学生运用该软件,但每周跑步1—2次的学生比例为17.68%,每周跑步3—5次的学生仅有4.38%,63.11%的学生不经常跑步。大学生健康成长困境呈现学校育人之困、家长养育之困、学生成长之困的“三困”现象。自律能力是大学生重要的成长品质,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因各种因素影响人际交流和正常学习、因喜欢宅家或蜗居影响身体心智的健康。

发挥健康跑步的育人功能。怎么“让孩子们跑起来”,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学校直面“三降”,瞄准“三低”,解决“三困”,聚焦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助力大学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以主动干预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不良之处为重点,以发挥校园健康跑步的育人功能为抓手,帮助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自2020年9月起,面向2020级新生开展了以校园健康跑步为切入点的育人实践。通过外力干预促使大学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将健康跑步与体育课成绩挂钩,将跑步完成情况与评奖评优挂钩。同时,在方案选择上,运用恰当方式促使大学生愉快主动地跑步,大学生可自主选择跑步的时间和空间。实践显示,实施校园健康跑步后,延展了学生参与体育课外活动的时间和强度,良好的锻炼习惯正在形成,身体素质逐步增强。

促进大学生健康跑步建议。建议围绕育人目标,在工作上有价值,行动上有合力。体育不仅仅具有增强体质的功能,实际上承载着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多种功能。推广校园健康跑步,应在增强体质功能之外,结合学校的育人使命、家长的养育期盼、大学生的成长希望和跑步的特质,强化跑步的育人功能。在改善跑步环境上下功夫,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跑步;在设计跑步政策上下功夫,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在改进跑步方式上下功夫,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阳光心态、和谐顺畅人际、坚强意志品质,同时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建议有关部门强力推动大学生跑起来,在方法上讲科学,行动上有效力。要分三步走:一是试点,选择10所左右不同类型的大学(985院校、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或综合型、多科型、艺术型院校),围绕育人目标试点1年。二是总结,总结试点大学的成败得失,形成推动健康跑步的工作方案。三是推广,推动全市高校实施跑步方案,在大学生中掀起跑步的热潮。建议学校扎实落实,在制度上重约束,行动上有动力。学校要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或被动或主动地跑步,只有大学生都参与进来了,才能达到跑步育人的目的。要有鼓励性约束,把跑步与年度评奖评优挂钩,或制定专门的跑步奖励政策,让大部分学生主动跑;要有引导性约束,把跑步与育人要求挂钩,让大学生围绕成长跑起来。

为什么说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郭永昊(北京首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市委党校第20期局级研修1班学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一经创立就成为无产阶级的行动纲领和指导思想,是源于其理论的科学性、人民性和创新性。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得到人民信服。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是科学,是普遍真理。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才得到人民的信服。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性,受到人民拥戴。人民性解决的是“为了谁”的问题,是立场问题。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服务的,是无产阶级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武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学说,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历史进步方向。无产阶级革命的主体是绝大多数人,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代表人民、为了人民,所以马克思主义才能够始终占据真理和道义制高点。马克思主义具有创新性,引领社会发展。马克思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构想,但现实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完全按照他的设想来实现。可以说,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才使得它能不断引领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和发展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植根实践的学说,是普遍真理。它既源于实践,也指导实践,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很好地指导了中国的实践,证明了其科学性。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领导工人运动和武装起义来反抗官僚资产阶级和反动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靠着革命的量变到质变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确立了我国的国体、政体、基本政治制度等各方面制度,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此后,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又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就。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发展好。历史证明,只要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共产主义运动就会出现曲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政治过度集权、经济上管得过死、思想上搞自由化、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盛行、高薪官僚特权集团得以发展等弊端,从而走上歧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和苏联模式失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这就是共产党人对待科学理论的科学态度。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