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发展战略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以区域发展战略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世界少有。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治理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随着这些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各区域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党中央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在新发展阶段,发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作用,推进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融合发展,将有助于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助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区域发展战略体系初步形成

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的顶层设计,具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规格实施的特征。目前,区域重大战略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和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为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下一步方向,即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可以看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不断推动四大板块深化发展并赋予其新内涵的同时,也注重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战略的覆盖广度和实施精度不断提升。此外,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在区域发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比如,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深度融入海洋强国建设等重大战略中将发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支撑作用。综合来看,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新发展阶段已经初步形成包含“岛、带、群、板块、海洋”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层次丰富的空间支撑体系。

区域发展战略支撑作用凸显

党中央在不同时期根据实际国情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并陆续出台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支撑宏伟战略目标的实现。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作为推动国家发展和实现宏伟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其战略体系日益完善,各战略优势资源不断集聚,战略功能作用逐渐凸显。

具体来看,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的示范样板;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两大战略覆盖东中西板块,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素流动配置发挥纽带作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优势要素,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驱动力;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依托区域比较优势持续发展,革命老区、老工业基地、边境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不断补齐区域协调发展短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经济发展纵深空间。此外,海洋强国建设加快推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广阔的空间载体。

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发挥各自功能作用,推动深化改革开放,促进要素流动,优化生产力布局,拓展增长空间,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功能载体,持续助力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新发展格局对区域发展提出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深入参与国际循环,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目前各区域发展战略虽然依托各自优势资源,为新发展格局构建提供功能支撑,但是从一定意义上看,战略与战略之间的融合程度还不够高,战略叠加效果不够强,特色功能优势未能产生明显的溢出效应,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特殊类型地区仍然存在较多发展短板等。因此,推动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强重大发展战略之间的深度融合。

一方面,通过区域重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部融合,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要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中西三大板块的特点,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战略的融合,形成战略叠加效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利用长江中上游地区广阔战略腹地,建设黄金经济带。要推动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融合。要发挥大运河联系南北的纽带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战略有机融合,促进南北经济紧密联系。要坚持陆海统筹,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通过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向外与其他国家发展战略融合,深化对外经济联系,提升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要推动区域发展战略与对外开放战略相融合,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要加强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融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要加强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有机融合,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同时重视县城发展,发挥县城作为经济循环支点的作用。

加强系统谋划促进战略融合

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发展任务艰巨繁重。要加强系统谋划,通过深化改革、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创新协同,促进区域发展战略相互融合,推动各地区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根基。

第一,着力深化改革促进战略融合。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破除各区域板块间的要素自由流动壁垒和障碍,提高要素流动的速率、频率和要素的配置效率。发挥市场主体功能作用,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依靠市场力量推动战略融合,疏通供给和需求循环堵点,提高国内经济大循环效率。

第二,发挥政府作用引导战略融合。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系统推进、整体谋划,引导区域发展战略有效融合。具体到地方政府而言,要突破“一亩三分地”的观念,破除区域融合的行政阻碍,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观,使区域发展战略融合不因行政区域的不同而受到限制,切实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第三,加强创新协同引领战略融合。科技创新资源丰厚的区域要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由产业融合带动区域战略融合。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区域要加强原始创新,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在区域内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引领区域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坚持由点及线,进行产业有序转移,打造一批产业集中承载地,还要坚持由线带面,带动周边区域形成产业集群,引领推动各大板块的科技创新,促进各区域板块协调发展,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代在发展,国家发展战略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断延续深化发展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将有力支撑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持续动力和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