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热“燃动”内蒙古

冰雪热“燃动”内蒙古

一进入10月份,在祖国北疆——内蒙古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绵长的冬季时光便开启了。当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林海雪原、冰雪沙漠、百里雾凇、冰霜河湖……目之所及,惟余莽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大兴安岭、呼伦贝尔等地,是国内被冰雪覆盖时间最长的地方,每年达7个月之久。

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脚步,拥有天然冰雪资源优势的内蒙古积极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点燃全民参与冰雪活动的热情,不断擦亮“大冰雪”这张文化名片。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到广泛开展的各类冰雪赛事活动,再到“冰雪运动进校园”让学生们爱上冰雪运动,在这里,沉睡的冰雪资源已经被唤醒,“冷”运动正在“热”起来,“冷资源”正变成“热经济”。

冰雪热“燃动”内蒙古

两名小朋友在那达慕浩特举办的冰雪那达慕活动中参与实景演出。新华社发

冰雪热“燃动”内蒙古

速滑爱好者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河冰雪场练习速度滑冰。丁根厚摄/光明图片

冰雪热“燃动”内蒙古

游客在那达慕浩特驾驶雪地卡丁车。王正摄/光明图片

冰雪热“燃动”内蒙古

滑雪爱好者在呼和浩特太伟滑雪场滑雪。王正摄/光明图片

冰雪热“燃动”内蒙古

小朋友在2022呼和浩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滑冰联赛中参加速度滑冰比赛。王正摄/光明图片

乐享冰雪 嘉年华激发全民热

地处我国东北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为迎接北京冬奥会,从2021年12月31日开始举办以“永葆童心”为主题的首届冰雪嘉年华活动,设置了雪圈、雪地摩托车、挖掘机戏雪、雪地转转等近30种冰雪娱乐项目,活动已持续1个多月,吸引了不少游客。

当冰雪运动走进百姓生活,人们争相体验冰上碰碰车、冰上卡丁车等冰上竞技活动,尽情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感受冰雪体育的魅力。

在通辽市科左后旗欧翔玖玖滑雪场,游客或带着孩子或约上好友,身着专业的滑雪服在百米长的滑雪道上享受滑雪的乐趣。

“正好赶上周末,就约几个朋友一起来滑雪。这里离家近,雪质好,空气清新,服务也不错。”游客李阳说。“这里集滑雪、戏雪、餐饮、住宿于一体,有初级、中级滑雪道,以及儿童戏雪乐园、滑冰场、游客接待中心等,滑雪装备齐全,还有专业教练教授滑雪技巧,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为周边地区群众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该滑雪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大力推广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助力北京冬奥会,呼和浩特市打造、归纳了19处冰雪场地,为冰雪季系列活动提供场所。从2020年开始,呼和浩特便围绕冰雪运动及全民健身活动组织谋划冰雪季活动,利用河道、闲置空地、公园湖面等地域就近打造15处冰雪场所,累计服务健身群众近100万人次。

今年,呼和浩特市将开放19处冰雪场地,继续普及群众性冰雪运动,以扩大冰雪运动规模、引导全民参与冬季健身运动为主线,扩大服务供给,厚植冰雪文化,营造浓厚冰雪氛围,推动呼和浩特冬季健身运动、冰雪特色产业持续升温、蓬勃发展。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内蒙古自治区不断推动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冰雪经济创新发展,为广大群众走进冰雪世界提供更多优质平台。短短几年间,内蒙古冰雪运动不仅在全区各地迅速走红,还唱响了“四季歌”。乘着举办冬奥会的东风,内蒙古人民对冰雪的热情正在被全面激发。

文旅加持 更多人吃上“冰雪饭”

在通辽市库伦旗举办的“冬至库伦 梦飞冬奥”冰雪节上,来自通辽市及该旗各苏木乡镇的30余名网红主播前来体验滑冰、滑雪运动,并现场直播,充分展示“穿越·冰雪”“初心·冰雪”“乐享·冰雪”“童趣·冰雪”“荞·库伦生活”等板块的秀美灵动与惊险刺激,让广大网民从直播中感受到冰雪项目带来的乐趣。

在“荞·库伦生活”板块,工作人员用“巨无霸”饸饹床现场制作荞面饸饹,主播现场品尝、点评,与粉丝共同分享这一美食。通过交流座谈、特色产品展示、篝火晚会、夜景直播等活动,全方位展示通辽特色资源、优质农畜产品和人文历史,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在丰富冬季文旅产品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当地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通辽市扎鲁特旗的第四届皇太极湖冬捕冰雪文化旅游节上,精彩的冰面捕捞、头鱼竞拍、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正在进行。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俗风情,令慕名而来的游客大饱眼福。在冬捕现场,可以看到鲜活直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画面,可以“闻”到人们心里洋溢出的幸福味道,可以感受到绿色发展迸发出的无限生机。

不仅如此,内蒙古全区正着力在“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上做文章,打造高质量的文旅产品,不断提升冰雪旅游品牌影响力。呼伦贝尔冬季旅游那达慕、兴安盟“温泉雪域·冰火两重天”、银色锡林郭勒草原冰雪那达慕、“暖心冬日·鄂尔多斯”冬季旅游活动、“冰雪狂欢·魅力青城”主题国际冰雪旅游节等节庆文化活动,已成为各盟市具有代表性的冬季旅游品牌。

以冰雪为轴,拉动餐饮、住宿等配套产业和服务,冰雪旅游的附加值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持续改善民生激发出新动力。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的美林谷滑雪场是通过国际雪联认证的高标准滑雪场,随着滑雪的人越来越多,周边村民纷纷开起了农家乐,过起了“靠雪吃雪”的日子;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大力发展旅游业,成立了莫日根民间艺术团,在冬季旅游季组织传统滑雪表演;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的凤凰马场专门为摄影爱好者组织冬季骑马、驯马等表演活动……内蒙古的冰雪产业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正在唤醒越来越多的“猫冬”人,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吃上“冰雪饭”。

传承创新 冰雪文化散发魅力

“记得小时候,每到冬天,嘎查后面的‘牛群沟’一结冰,我就跟小伙伴们一起去滑冰、玩冰车、打甸杆儿(又称打箭杆穿)、转好日勒(抽陀螺)、玩雪橇。其中,最具蒙古族特色的冰雪游戏莫过于投布鲁打沙嘎游戏。”说起冰雪文化,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老师孟根仓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时戏雪嬉冰的快乐童年。

投布鲁打沙嘎游戏源自蒙古族的游牧生活风俗文化。布鲁是早期蒙古族狩猎和游牧投掷打击工具,后演变成一种投掷的游戏。沙嘎指的是牛羊连接小腿和后蹄之间的骨关节,通过去掉油肉、打磨棱角、上色所制成的玩具。投布鲁打沙嘎游戏,就是投掷布鲁击打远处摆好的沙嘎。

孟根仓说,小时候,奶奶经常跟他讲述爷爷冬季打猎的有趣故事。那时,漫长的冬季生活艰苦、乏味,打猎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消遣运动。爷爷通常与猎友结伴,带上毛发稀少、腰身细长的蒙古猎犬,骑马打猎。从马上投布鲁打野兔是爷爷的拿手功夫。

蒙古族有悠久的冰雪运动传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的民俗特征。历史上,由于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居住地长年被冰雪覆盖,蒙古族人经常将冰雪运动与自己的游牧和狩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很早就发明并开始使用察纳(滑雪板)、察纳杖(滑雪杖)和其日嘎(雪橇或爬犁),前者用于游牧和打猎,后者用来运送猎物等生产生活物资。

近年来日益火热的蒙古族冰雪那达慕,是蒙古族民俗文化与冰雪资源完美结合的体现,充分彰显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冰雪文化的创新。

“那达慕”,蒙古语意为“娱乐”“游艺”,是我国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蒙古族传统节日。冰雪那达慕是传统那达慕的创新形式。

1月10日,呼伦贝尔市第十八届冰雪那达慕暨冰雪之约主题文化展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种结合了当地天然冰雪资源和浓郁民俗风情的冰雪盛会,已成为内蒙古冬季旅游独具特色的冰雪运动民俗文化品牌。特别是这个冬天,伴着冬奥会的热潮,冰雪那达慕格外热闹。

除了传统的“男儿三艺”摔跤、赛马、射箭比赛项目之外,还创新性地增添了民族歌舞、民族服饰、马拉雪橇、骆驼爬犁以及蒙古象棋和投掷布鲁等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项目。此外,达斡尔族的肯骨楞(滑雪板)比赛、鄂温克族的抢枢游戏、鄂伦春族的驯鹿比赛等其他兄弟民族的民俗运动项目也格外引人注目。这不仅传承弘扬了北方少数民族独特的冰雪运动民俗文化,而且展现了内蒙古各民族守望相助、与时俱进、蓬勃发展的精神面貌。

“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无疑是世界人民的体育盛事,同时也是传承弘扬中国悠久冰雪传统民俗文化的最佳舞台。”孟根仓说。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刘宇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