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民族团结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加快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民族地区能否与全国一道实现共同富裕,是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只有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各族人民幸福安康,才能保证社会和谐稳定,才能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和物质基础。要不断完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支持民族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所具有的资源等优势,因地制宜,发挥长处,激发内生动力。以“民族互惠”代替“民族优惠”,革除“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和“懒散慢”的心理状态,大力扶持特色经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走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发展道路,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持续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交往是交流的前提,交流是交融的基础,实现交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统筹布局和配置资源,不断拓展有效渠道,加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创造有利的环境氛围,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相促相连相通,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想状态,实现各民族团结统一、守望相助。要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等方面优势,加强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充分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要充分利用人员跨地区流动带来的互嵌式社结构为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提供的契机,也要注意民族文化差异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引导各民族群众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互相帮助、友好相处。

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五千多年来,各民族的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借鉴,最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这也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向心力的根本所在。一个民族和国家最深沉并持久的力量就是全国各民族认可并深入人心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民族多样的文化形式当中,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提供精神支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精神纽带,我们应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各民族文化加强挖掘和保护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要认真做好梳理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工作,引导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回望历史,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通过站得高的政治引领、看得远的价值导向、落得实的具体举措、见得到的客观变化,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将铸牢变成行动,让意识成为自觉。(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2/0307/1161200.shtml(转载请保留)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