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对青少年、农民、老年人等五大重点人群开展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在针对老年人的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中,北京将实施科技惠老行动,推进老年科技大学建设,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随着现代科技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化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但因多方面原因,仍有不少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者虽然有智能手机但却不懂得一些复杂操作,以致因为“数字鸿沟”而无法享受互联网和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甚至给他们的出行、就医、办事等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困惑或烦恼。
在社会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如何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数字红利”,就需要政府、社会以及家庭等层面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关心,努力用心用力用情让老年人尽量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在社会快速发展中享受到美好生活。
用心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社会数字化转型是面向全社会的,当然要突出其社会属性。这就需要全社会在推进数字化时,要本着服务整个社会群体,带上全体市民,尤其要关注“数字弱势群体”,少些厚此薄彼,多些换位思考。力求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数字化能力,采用具有人文关怀的设计,倡导信息化免费服务,使更多老年人真正接触数字、走进数字化。必要时,政府职能部门应结合科技和产品的新进展,及时调整相关政策规定,更好地服务于老年群体。
用力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数字技术的应用发展必然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数字化应用也将融入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为进一步减少老年人遭遇的各种“数字鸿沟”,就需要从源头加大对老年群体智能化数字的研究,促进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研发人员开发出类似如大字版、语音播报等适老化新技术新产品,全方位打造适老化服务生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对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要多做减法,对全社会数字化服务多做加法,推动数字助老,努力将“冷冰冰”的数字转变为“暖心行动”,让更多的老年人无障碍地共享智慧生活。
用情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全面推进社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实现“数字包容”,而不是加剧“数字鸿沟”。这就需要在推广应用数字技术前,多用情地听听老年人建议,让老年人成为适老化应用的参与者、体验者。如社区可以给独居老人配备定制的智能手环,可以显示时间、步数、心率。遇到困难,老年人只需一键求助,设备便可自动向后台系统报警。并通过他们亲身使用去体验、评判适老化应用,使适老化应用不断优化、完善,使适老化应用最大程度便利老年人。同时,全社会,尤其作为窗口工作人员、志愿者和老年人家属,要用情耐心引导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只有让老年人从智能手机上真正感受到便利和实惠,才能激发自身的主动性,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2/0318/1162537.shtml(转载请保留)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