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国投资实现良好开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9.3%。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制造业投资增长15.6%,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7%。分产业看,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2.7%、14.5%。社会领域投资增长16.2%,其中卫生、教育投资分别增长23.8%、17.2%。
投资,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投资的带动性强、关联度高,不仅是消费的重要变量,也是供给的重要内容,对于稳定经济运行和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既需要“稳定和扩大消费”,也离不开“扩大有效投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既有利于扩大当前需求、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又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正如此,我们看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破解投资难题,切实把投资关键作用发挥出来。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助于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今年以来,我国加大稳增长力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投资效率不断提升,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良好开局,为全年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实现稳中求进的经济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今年投资环境更加复杂,保持投资平稳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特别是近期疫情多发、频发,防控形势复杂严峻,多地正常经济秩序被打乱,进一步影响到各领域企业生产经营,从而降低企业投资预期和居民消费信心,导致长期投资需求收缩。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需要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大补短板力度、拓展投资空间、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合理扩大有效投资。
促进有效扩大投资,要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着力扩大政府投资,聚焦重点领域,继续紧盯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落地生效,保持全年投资可持续增长。着力激发社会投资,进一步放宽准入领域、降低投资门槛,促进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作用;加大信贷支持,创新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特别是要为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支持企业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着力优化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机制,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要求,抓紧将新增限额对应到符合条件的项目上,加快资金使用,强化资金管理。着力强化用地、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支持对重大工程项目资源性要素指标进行统筹调配和优先保障,为项目尽早开工、尽早建成、尽快投产、尽快达产奠定了基础。
稳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力量。总的看,虽然当前稳投资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也具备很多有利条件。比如,今年专项债券安排3.65万亿元,加上去年四季度发行的约1.2万亿元,将对今年投资增长形成重要支撑。再比如,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投资增长点较多,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双碳”领域项目、发展新兴产业、实施新型城镇化等方面仍有较大投资空间。一句话,从我国发展阶段来看,扩大有效投资有潜力、有空间,也有动力。切实落实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各项政策措施,着眼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就一定能够助力中国经济顶住下行压力,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来源:宣讲家网)
本文链接:http://www.71.cn/2022/0419/1165384.shtml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