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陈漱渝:感悟鲁迅经典(2)

多年后,鲁迅和闰土再次相见时,闰土已经变成了一个木偶人,手粗糙的跟松树皮一样。当闰土见到鲁迅叫出“老爷”时,这让鲁迅感到了他们之间已经隔着一层“可悲的厚障壁”。我们看,这就是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的一个缩影。

鲁迅有一篇作品叫《踢》。关于《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1933年,上海油漆匠刘明山、杨阿坤、顾洪生三人在法租界黄浦滩太古码头纳凉,这时巡逻警察上前驱逐。刘明山、顾洪生两人竟被俄巡捕踢到水里,刘明山淹死了,后来俄巡捕说刘明山是“自行失足落水”。当时,即使洋巡捕在中国杀了人,也会被引渡回国,而当时的中国惩治不了他。这就是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这就是半殖民地。

毛泽东同志曾赞誉鲁迅是新文化革命的旗手。新文化“新”在哪儿,就在科学和民主上。所以鲁迅的作品是有意义的。

我们说,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有人会问,鲁迅怎么会是革命家呢?鲁迅在《革命时代的文学》中指出:“其实‘革命’是并不稀奇的,惟其有了它,社会才会改革,人类才会进步,能从原虫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就因为没有一刻不在革命。”

还有人说,鲁迅也谈不上什么思想家,因为他没有一部像黑格尔的《小逻辑》这种理论专著。但什么是思想家的标志呢?我认为,衡量是不是思想家要看这个人的思想是否有深刻性、原创性、广泛性。鲁迅思想的深刻性、原创性、广泛性体现在他上百篇文章中。郁达夫在《鲁迅的伟大》一文里写道:“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

鲁迅作品的原创性和奠基性。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呐喊》之所以深刻就因为四个字“人的发现”。

《呐喊》这部小说集告诉我们,人,不能像孔乙己那么活,不能像《风波》里面的七斤那么活,也不能像阿Q那样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残害。中国人应该有一个光明的明天,中国的年轻人应该过上一种新的生活。鲁迅的《呐喊》是人的解放的宣言。

责任编辑:李天翼校对:赵苇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