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2)

摘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首要前提,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五位一体”的逻辑架构,为我们理解和把握其内涵提供了基本遵循。

第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一切为了人民,是我们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上,就是保障人民安全。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核心的构成要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检验国家安全的根本标准。近年来,党和国家在各项大政方针的制定中,在国内外安全事件处置中,都充分体现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价值取向。比如,2015年3月,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赴也门撤离中国公民,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首批撤离任务,这充分展现了强大的祖国是每个国民最坚强的后盾。再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防控过程中,人民至上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绝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无论男女老幼,全部医疗费用都由国家承担。

第二,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可以说,没有政治安全,其他安全都是空谈。因为我们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政治安全,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由政权、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为要素组成的政治体系,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以及面对风险和挑战时能够及时有效防范、应对,从而确保国家良好政治秩序的能力。政治安全攸关党和国家安危,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根本的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以经济安全为基础。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如果没有经济安全,文化、教育、社会等其他领域的安全也就无从谈起。维护国家安全,根本上是为了发展经济,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就是说,安全是发展的底线,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发展;也只有发展起来后,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两者相互作用。

弱国无外交的道理大家都明白。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战胜国纷纷到法国巴黎聚齐,商讨战后世界秩序,史称“巴黎和会”。当时,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和会,并在会上为收回山东权益据理力争,但结果呢,公理最终没有战胜强权。我们看,一百年前,中国尚处弱国,没有话语权,而一百年后,我们正大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2018年4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召开紧急会议,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贾法里在会议上为国家据理力争,怒斥英美干涉其内政,用谎言欺骗世界发动侵略战争。但是,这些“绅士”的西方代表纷纷离场,听都不听一句。会议结束后,贾法里落寞地坐在沙发上,这一幕还被记者拍摄记录了下来,弱国无外交仍在当今的叙利亚上演。

第四,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一是军事安全。军事安全以武装力量为手段,为国家安全提供军事保障。就目前来看,我国军事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美国及美日同盟。虽有风险,但还未见有威胁中国军事安全的行为。对此,我们要树立底线思维,必须通过不断增强国防力量来维护国家安全。二是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如民族精神、政治价值理念、信仰追求等)生存和发展不受威胁的客观状态。在文化安全方面,我们有忧但无患,所以要提高警惕,一方面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另一方面要警惕由文化冲突引发的恐怖事件,因为近年来,国际上这类事件不断增多,风险加剧。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者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并预言:今后国际间的冲突将主要在各大文明之间展开,这种异质文明的集团之间的社会暴力冲突不但持久而且难以调和。当时,并非所有人都认可他的观点。但是,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立刻就有人将之与文明冲突论联系起来,并将之视为一个不祥的预言。三是社会安全。社会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最为密切,是国家安全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结构调整期,也是社会矛盾多发期,社会安全形势趋于复杂。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对社会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人民群众不仅关注人身安全,而且关注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出行平安;不仅关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而且关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不仅关注自身合法权益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且关注执法司法的公平正义。

第五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当前,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紧密联系,只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国际安全为依托,才能有效维护国内安全。同时,国际社会也在关注我们会如何与其他国家相处。我们在国际安全方面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比如:在亚洲,强调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在大国关系上,提出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在处理周边外交关系上,倡导亲诚惠荣的理念;在中非关系上倡导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这些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对国际社会关于“一个发展起来的中国如何与世界相处”的最好回应。总的来说,发展起来的中国不会威胁其他国家,只会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大家注意,“五位一体”的基本内涵中提及八种安全,但事实上,总体国家安全观不只这八种,它涵盖的安全是方方面面的。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非传统安全。什么是非传统安全?就是除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之外的其他安全,我们都称之为非传统安全,如文化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进入21世纪,虽然局部冲突不断,但大规模战争不再发生,而全世界每年死于非传统安全的人数却在不断增加,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澳大利亚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IEP)发表报告,指2014年恐怖袭击导致全球超过3.2万人被杀。国际专家发表研究报告指出,2015年全球多达九百万人死于污染,远多于战争死者,尤以空气污染的“杀伤力”最大,这份报告刊载于著名医学期刊《刺针》,由47名科学家、公共卫生专家和政治决策者等共同发表,首度把各种污染导致的患病和死亡数字一并研究。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5月17日0时,全球确诊病例达到519105112例,死亡病例达到6266324例。

二、当前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可以说,来自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将是前所未有的。

伴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增多,“颜色革命”的新动向新特点进一步增加了我国面临的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风险,对国家安全和政权安全带来严峻考验和重大挑战。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