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发展之策:“五子”联动,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

2021年,北京市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提出要在紧要处落好“子”,即:率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抓好“两区”建设,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新需求和深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本期报告,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李国平,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北京市“两区”办专职副主任刘梅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梅宏,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兼新闻发言人姚景源,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就“五子”联动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打造科技创新特区 助力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李国平

李国平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


一、北京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与要求

(一)国家使命与城市功能定位的要求

当前,我国发展方式正在迈向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十四五”规划建议与“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同时还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提高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作用,推动京津冀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2022年5月1日出版的第9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队的学术引领作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用、创新人才培养作用。我们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京津冀的整体功能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也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同时明确要求到2035年要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坚力量和引领世界创新的新引擎,到2050年要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更加突出创新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安全发展。其中,创新发展放在首位。北京市委也提出,要在紧要处落好“五子”,强化“五子”联动。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五子”之一,将起到助力“两区”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创造新需求以及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内外部环境及其必要性分析

第一,全球科技革命加速发展,中国要紧抓机遇发展中高研发密集型产业,但在这方面各国竞争相当激烈。

第二,应对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断裂与重构,中国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逆全球化和保守主义冲击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加剧了这一状况。在这一关键时期,中国一定要解决好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加快科技创新发展。

第三,全球经济再平衡加剧,各国加快制度创新抢占科技创新先机。比如:美国2018年以来密集发布5G、量子计算、先进制造等领域支持政策:德国先后制定“高科技战略2025”和《国家工业战略2030》,等等。

第四,科技创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北京必须且有能力担当重任。一方面,我国加快制度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北京正在加速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建设。比较而言,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优势凸显。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北京在全球科技城市集群榜单中排名第三位。科研实力上,中国最好的学科近1/2集中在北京,“两院”院士占全国1/2,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全国1/3。2019年,北京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6.31%,居全国之首;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32件,位居全国第一,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全国近一半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和大量独角兽企业汇聚北京。总之,世界发展格局、国家发展方向、北京综合优势都内在一致性地要求北京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二、北京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与不足

北京城市综合实力强,科技创新资源禀赋突出,尤其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领域处于全球第一方阵,科技创新格局加快形成,已经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些都是为北京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基础和综合优势。具体来看。

(一)北京综合实力强,已成为世界城市网络中重要的枢纽城市

我国已经整体上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北京作为首都和超大城市在高质量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人均GDP、研发支出强度等代表经济和创新的指标均位居全国第一。同时,北京也已经成为世界城市网络中重要的枢纽城市和具有较强全球竞争力的大国首都。比如,在世界城市网络排名中,北京从2000年的Beta+升至2004年的Alpha-,并逐年上升为2016年的Alpha+。

同时,北京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经济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历经从服务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到服务经济的结构转变。当前,北京正处于向服务及知识型经济转型的新时期。比如,2021年北京GDP总值超过4.03万亿元,人均GDP达2.8万美元,并且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超过80%。

(二)高端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基础前沿研究系统布局

第一,科技创新资源丰富。主要体现在:

名校汇集,在全球处于优势地位。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共有6所大学入选世界大学500强,位居全球城市第四。

科技创新人才高度聚集,在全球处于前列。据科睿唯安发布的2018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显示,北京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数为172人次,仅次于波士顿、伦敦、旧金山,位居全球第四。

研发投入大,注重基础研究。2019年,北京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6%,基础研究经费占比超过1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第二,基础科技创新成果突出。主要体现在:

系统布局基础前沿研究。如,子午工程、凤凰工程等17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京建设和运行,大科学装置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如,涌现出世界首款类脑芯片、我国首款在海外获批的抗癌新药等标志性科技成果。

专利质量快速提升,以发明专利为主。2021年北京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5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近10倍。

(三)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赋能经济高端化高质量发展

第一,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如,布局有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20个左右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2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近2.9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第二,高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稳步发展,创新型企业影响力不断增强。2021年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二者有交叉)分别实现增加值10866.9亿元和9961.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7.0%和24.7%。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逐年增加。北京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则由2000年3.9%上升到2019年的8.0%。

(四)科技创新格局加快形成,辐射能力和全球影响力持续提升

第一,“三城一区”建设步伐加快,科技创新格局加快形成。“三城”,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高新技术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

第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创新带动作用凸显。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致力于畅通源头传导,推动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更加优化。2020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达2.6万家,拥有创业孵化机构约200家,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超700家。

第三,科技创新辐射能力增强。北京科技创新对全国其他省市的投资联系强度最高,与深圳、上海、武汉、程度、重庆、合肥、厦门均有较强联系。

(五)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存在的不足与挑战

第一,北京距离国际高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顶级科研平台少、诺贝尔获奖的领军科学家少等;在标志性理论、科研成果、原始创新上,尽管北京在一些国际排名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但与东京、波士顿等城市还有很大差距。

第二,北京在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先地位面临来自上海、深圳等国内城市的激烈竞争。

第三,科技创新对北京以及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有待增强。

三、北京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若干建议

未来30年是中国进入世界创新强国前列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跃升期。为把北京打造成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我们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要努力打造世界科学中心,引领新科技革命潮流

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世界顶尖大学,汇聚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世界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孕育一批面向未来的引领型原创成果。

(二)要加快建设世界创新人才高地

要集聚全球顶尖创新人才,构建青年人才多元体系,打造人才创新创业乐土。

(三)要建设全球领先的产业创新高地

要精准布局前沿高技术产业,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产业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同时,要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建设全球科技金融中心,拓展面向未来的新业态、新场景。

(四)要依托中关村和“三城两翼一区”主平台,打造世界级创新集群

要打造中关村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大力建设“三城两翼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三城,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两翼,创新型产业集群以及“中国制造2025”创新引领示范区)主平台,构建“三城两翼一区”协同创新模式。同时,进一步融合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产业链保障能力和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构建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经济增长模式。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构建基于创新链的产业分工体系,加快形成多中心、网络化产业格局。强化北京在京津冀体协同创新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要扩大对外科技开放,打造全球创新枢纽城市

要提高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强化在国际创新交流合作中的引领作用。主导国家大科学计划和工程。

(六)要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

探索新型举国创新体制、探索更具活力的人才发展体制,试点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机制,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机制,完善支持创新创业的科技金融体制,探索科技增进民生福祉的实现机制。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