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新开拓

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新开拓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通篇凸显着“为人民谋幸福”这条鲜明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就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确定的终极价值目标。他深刻意识到饱受苦难、历尽沧桑的中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深刻意识到站起来、富起来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深刻意识到党和政府对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幸福生活的需要所承担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始终把“人民幸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装在心中,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习近平幸福观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内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新境界,是引领中国人民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同时也是给世界各国人民走向幸福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民幸福观”的继承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幸福观的核心要义。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有许多明确的论述。他指出,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他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为此,他对全党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同时又把人民看作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求全党要为人民谋幸福,并根据新时代新情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是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最突出的亮点,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极大发展。

“全面幸福观”的集中体现。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是习近平幸福观的根本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的人民美好生活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主要方面:一是在民主方面,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二是在法治方面,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三是在民生方面,要求“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四是在公正方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五是在安全方面,“建设平安中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六是在环境方面,“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关系改善的问题,要求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著名论断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信念。与历史上所有思想家的幸福观不同,习近平幸福观是一种全面幸福观。其全面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好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强调好生活是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尽可能充分满足的生活;二是将好生活与好社会联系起来,强调好生活是通过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活;三是将好生活与好生态联系起来,强调好生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

“高质量幸福观”的独特贡献。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是习近平幸福观最具创造性的贡献。经过 30余年的发展,到 2010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是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并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发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一个国家人民的幸福问题,不通过充分发展不可能解决,不运用新的发展观指导发展更不能解决。盲目发展、不平衡发展、破坏性发展不仅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相反会将人类引向灾难的深渊。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幸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赢得人民的高质量幸福,这也是习近平幸福观中对中国和世界最有价值、最具深远意义的内容。

“开放幸福观”的创新实践。将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置于全球化背景中加以考虑,一方面要努力促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另一方面要努力营造中国人民幸福所需要的国际环境,着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是习近平幸福观具有的鲜明特色之一。我们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谋求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幸福,离不开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文化和发展的经验教训,同时也需要和平、安全的世界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他提出,我们应该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与各国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同时,他秉持我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等理念,在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协和万邦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世界眼光、人类情怀,以及作为大国领导人的站位高度和对世界和平与人类幸福的责任和担当。

“奋斗幸福观”的躬身力行。纵观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可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其思想内核。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包括自我解放、自我发展的一切事物,同时也决定了“人是自己活动和幸福追求的发动者、组织者和承担者,是人自己主宰自己的活动和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等重要观点,强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刻指出了幸福的来源和真谛。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幸福问题的深刻认识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并鲜明地揭示了创造幸福的根本途径。他反复强调要重视劳动,弘扬勤劳致富精神,并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融入到人民生产生活实践之中,形成了只有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才能获得幸福的真知灼见,深刻揭示了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就要付出努力的真理。在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确立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取向,永葆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始终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扑下身子埋头苦干,脚踏实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中去,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