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首都担当

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首都担当

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球首个“双奥之城”。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在落实文化强国战略上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

2022年7月25日召开的首届北京文化论坛,是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首善标准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举措,体现着以首善精神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首都担当。北京文化论坛的创办必将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弘扬北京冬奥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带来理论动力和实践活力。

1.以首善标准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首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等文化建设方面的议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文化在首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指明了方向。

十年来,北京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书写了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明确了“四个文化”基本格局和“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总体框架。城市文明风尚日益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取得重大进展,中轴线申遗保护进入快车道,“三条文化带”建设成绩斐然,文化事业和产业蓬勃发展,文艺精品力作迭出,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焕发着新的时代光彩。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刚刚闭幕,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创办北京文化论坛,发挥北京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作用,是为了更全面地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更集中地展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进展成果。北京文化论坛将成为继“两区”“三平台”(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服贸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之后,又一个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平台,必将进一步提高首都文化软实力,以文化赋能全国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助力首都的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全国文化建设提供新动力、发挥新作用。

2.以首善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在落实文化强国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建首善自京师始,北京发起此次论坛就是坚持首善标准、发扬首善精神,努力担当起在文化建设上服务全国引领全国、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首都使命。

北京拥有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首都的集中表现。北京坚持“老城不能再拆了”,将城市保护和有机更新相衔接、内涵挖掘和活化利用相统一、保护传统和融入时代相协调,进一步擦亮北京历史文化金名片,传承发展古都文化;以赓续红色基因为主线,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为重点,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文化;以保护城市记忆为基点,弘扬北京市民的优秀品质,传承和发展京味文化;坚持创意为先、人才为本、机制为要,涵养创新文化。北京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奋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

北京文化论坛的目标是立足北京,打造全国性品牌论坛,旨在引领文化建设在守正创新中更加繁荣兴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不断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论坛产生的智慧成果、理论动力和实践活力必将转化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动能。

3.以论坛为纽带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文艺发挥着引领时代风尚、鼓舞人民前进、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奉献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来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是当前文艺工作的时代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紧扣重大主题、重要节点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持续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文艺精品力作迭出,涌现出现代京剧《李大钊》、电影《长津湖》《革命者》、电视剧《觉醒年代》、话剧《香山之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气派、首都水准、北京特色、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一大批优秀文艺工作者坚持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体现首都风范的文艺创造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到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北京文化论坛以“创作文艺精品 引领美好时代”为主题专设文艺精品创作与传播分论坛。来自多个艺术门类、各个领域的文化名人齐聚一堂,充分探讨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内在规律,分享创作文艺精品的真知灼见,拓宽优秀文化作品的传播展示渠道,打造思想高地,攀登文艺高峰。论坛搭建的沟通平台有助于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从而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4.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质升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北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不断涌现。“书香京城”“博物馆之城”建设深入推进,204家备案博物馆、2000多家实体书店,6937个公共文化设施成为市民身边的文化家园,基本实现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文化产业体制升级,老旧厂房变身新型文化空间,798、郎园、首钢园等成为网红打卡地,有力地激发了文旅消费新活力。高品质旅游服务环境初步形成。北京国际电影节、国际音乐节、国际设计周等品牌活动影响力持续提升。推动文化产业全面融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丰富产业文化内涵,突出产品和服务的文化特征、文化内涵,提升产业附加值、产品竞争力;着力增强文化消费魅力,优化制度环境、营商环境,创设与众不同的文化体验,促进和引领文化新需求。

此次北京文化论坛将汇集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化产业界人士、文化领域龙头企业负责人、基层文化场馆的从业人员,围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健全市场体系、扩大参与主体、推动文化融合发展等方面展开讨论,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协同发展建言献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精神食粮贡献智慧,让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5.以创新为驱动赋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坚持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科技、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言之殷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对文化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言之切切,“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科技赋能文化创新、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方向。

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资源和科技资源富集,在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北京加强文化和科技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推动5G+8K、人工智能、3D打印设备等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在文化领域的示范应用。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聚焦文化创作、文化交流、文化传播等重点领域,发展市场主体,打造应用场景,搭建对接平台,不断强化北京文化新业态发展引领效应,推动数字内容成为文化产业主要支撑,逐步实现“科技为文化赋能、文化为城市赋能”。

此次北京文化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推动文化创新 赋能美好生活”为年度主题,专设“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分论坛,目的就是为了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和发展趋势,探索技术要素和艺术要素通过有机融合实现模式创新的路径方法,描绘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让人民群众共享创新驱动文化建设的优质成果。

6.以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首都作为国际交往中心,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窗口。2022年新春的主场外交,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形成了北京冬奥精神。这增强了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决心,向世界进一步展示了我国富强、开放、自信的大国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凝心聚气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北京冬奥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更加自信从容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在北京冬奥的众多文化遗产中,讲好中国故事的鲜活案例和方法论是重要组成部分。四场开闭幕式上中华文化和冰雪元素交相辉映,中国结、迎客松、折柳寄情等意蕴隽永的场面,提炼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和视觉符号,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广大志愿者用青春和奉献提供了暖心的服务,志愿者的微笑再次成为北京“流动的名片”。谷爱凌爱吃的馅饼,外国人爱吃的饺子,这些广受欢迎的元素承载着充满人情味的中国故事,展现了一个文明开放的中国形象,体现了多元文化交融互补的奥林匹克精神。

北京文化论坛以“交流·合作·发展”为主题设置文化交流与合作分论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聚焦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成果来传播好中国声音;探讨“构建国际传播叙事体系、话语体系、传播体系”,积极谋划传递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讲好中国故事的传播策略。论坛凸显了文化赋能国际交往的重要作用,为中外嘉宾搭建了一个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增进感情、凝聚共识的平台,为讲好中国故事探寻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让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国,让中国更好地沟通世界。

作者:杜鹃(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光明日报》( 2022年07月26日 06版)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崔静涵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